-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6
版主
胡言乱语一疯子
   
- 积分
- 3570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
关于维护奶牛场退休职工权益(维权)的报告
(豪夺高额“职工档案工龄”管理费)
湖北省纪委:
我们是向阳湖奶牛场2009年办理退休的奶牛场正式职工。
咸安区向阳湖奶牛场是1975年(以前是:中央文化部五。七干校)成立的农垦企业,1980年因管理体制的调整,由省属农垦企业转为农场企业,主管单位为原咸宁地区农业局。
我们2009年退休的职工绝大部分是:1972年12月至82年前通过劳动部门按组织规定程序办理了招工手续的正式职工。以陈文钧、沈贤义等同志为例,陈文钧同志是1972年12月原文化部五•七干校公开在咸宁地区招收的第一批职工。完全参加和见证了奶牛场的起步和辉煌。奶牛场在建场初期艰辛,从而为奶牛场立下了汗马功劳。结果在场综合厂倒闭后无法安排再就业而待岗至今。沈贤义是1974年12月奶牛场第二批按手续招工进场的正式职工,因沈贤义同志早在招工前在家乡是农机修理技术工种,到奶牛场后,仍然是搞农机修理,在艰苦的年代,工作不分日夜,必须保证病机不能过夜, 确保第二天正常使用,其工作量和艰苦是可想而知了。到了1994年12月,奶牛场全部责任到户,继而全部农机部门倒闭,自己对农业生产一窍不通,无法维持基本生活,故而出外讨生活。
樊尊萍、辜夕芳同志1978年10月进场,是在奶牛场供销科设在温泉岔路口汽车配件门市部工作,随着奶牛场温泉基地地皮的转让,整体停业后,由于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和市场经济的开放,场供销科的全部业务随之下放各个单位。使温泉经营部的樊尊萍、辜夕芳等几人无法安置新的工作岗位而待岗至今。
我们的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应该在2007年奶牛场办理第一批就应该办理,结果在奶牛场单方的原因下未给办理。直至2009年省进一步落实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鄂劳社发【2008】60号)文件】,对原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造成待岗失业的老职工老有所养,纳入解决生活问题的退休人员。
我们的养老保险是根据我国国情、国策、民生的问题。按照湖北省(鄂办发【2008】27号)文件精神,为贯彻落实(劳动部发【2003】15号)文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鄂劳社发【2008】60号)文件,国有农牧渔良种场职工养老保险工作,特制定的实施办法照办的。(60)号第十条说:凡未经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办理过正式招收、录用或登记手续、但经农牧渔良种场办理了自主录用手续并签定了《劳动合同》的临时性用工、以及符合本办法参保条件而在本办法下发后至农牧渔良种场综合改革结束时仍未纳入的职工,参保时应按当地养老保险扩面办法执行。何况我们是按规定程序办理了手续的正式职工呢!
(鄂劳社发【2008】60)号文件指出:
一、基本原则
按照“整体改制、统一纳入、属地管理、稳步推进”的原则,从2009年1月1日起,将全省国有农牧渔良种场及其职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农牧渔良种场内从事非农业生产的职工(以下称非农职工)按照当地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执行;从事农、牧、渔生产的职工(以下称农业职工),实行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参保办法。
三、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
(一)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农牧渔良种场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
四、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补缴
原未参保的农牧渔良种场及其职工按本办法参保时,1996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应按我省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历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规模补缴;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应按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之和全额补缴。补缴所需费用由农牧渔良种场和职工个人按政策规定共同负担。
九、严格界定职工身份
(一)凡经过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办理了招收、录用、登记手续,或按国家政策规定从外单位调入、毕业分配、从部队转业或复员安置到农牧渔良种场工作的,应认定为农牧渔良种场职工。
(三)1995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原农牧渔良种场职工、连续工龄满10年及以上、本文下发时已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且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未因非组织原因中止在农牧渔良种场生产或工作的人员,应认定为农牧渔良种场退休人员。
上述人员中,除农牧渔良种场行政管理、科研人员及按规定程序办理了手续并从事非农业生产的职工,可认定为非农职工外,其他职工均应认定为农业职工。
在2009年8月份,起初向阳湖奶牛场对第二批职工启动办理养老保险时,立方案,直到10月份开始收参保费:(对从事企事业人员均是按非农工办理企保的缴费标准35000元收费, 其中:基本参保费13300元,职工档案工龄管理费: 21700元,将接近参保费的2倍,从事农业的按非农工的70%比例计算)。这充分说明了奶牛场遵照了2008年10月27号(鄂劳社发【2008】60号)文件精神已经接轨,明确划分从事农业与非农业职工参保界限。但是文件中没有讲参保时收取参保职工高额的“职工档案工龄”管理费,文件明确规定职工应缴纳的参保费。当时有部分职工已缴纳参保费35000元(有附件),他们虽然已缴纳了参保费,但对奶牛场向职工收取的高额“档案工龄”管理费感到不满。于是我们咨询了咸宁市物价局说:没有这项规定,叫我们去劳动局查,看劳动系统有没有文件规定,我们当即去找了养老保险科郭科长之处了解,“职工的档案工龄”管理是免费的,更没有“档案工龄管理费”的这一说法。并向咸安区政府、区人社局反映,不仅没有得到调查解决,反而变本加厉,并不分青红皂白,把我们“非农工”应该按企保办理的的退休人员,冤入农工里面,都按农工保办理,限最高封顶:22000元。说我们是什么农业小三场(但奶牛场在2007年办理职工养老保险时,全部都是按国有农场企业办理的企保,为什么一场职工,两种对待)。
我们是国家体制改革开放,奶牛场随着国家形式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导致部分企事业单位倒闭和人员过剩,无法安排就业而待岗至今。场部在1992年和2007年两次所谓的职代会,对1989年12月31号以前不在场的职工作离场,一律注销户口,作自动离场予以除名。(我们没有一个是89年12月31日前不在场的)我们认为奶牛场废除我们的劳动关系,完全没有法律依据,是不符合劳动法规的,因为我们是通过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办理了招收、录用、登记手续的正式职工(奶牛场说废除我们的劳动关系是不成立的)。
根据(鄂劳社发【2008】60号)文件精神,完了保护劳动者合法的权益,第九条:严格界定职工身份(一)、(三)小条之规定,充分体现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让我们这些老职工生活幸福美满,度过余生的晚年。
奶牛场说我们离场最少有20年左右,这完全是捏造歪曲事实。我们是单位无力安排而待岗至今【我们有原时任场领导签字证明】。刘一德等同志1991年还向奶牛场上缴了利润的。并在2006年场部修水泥路时还捐了款(有附件为证)。余育文同志是2000年才从场出来并办理手续(有附件)。
关于自愿参加农保的说法是不事实的,可想而知。我们是企事业职工,应该参加企保,哪个愿意还自愿参加农保,为此事,我们从2009年10月开始向上级有关政府部门,反映、力争至今历时近4年。在各级(在区、市、省)信访部门都有备案记录。为了争取上访权,我们忍辱违心,签了此协议。并且,余育文同志电话向市人社的同志报备了。而且,樊尊萍同志当场向市信访局周局长打电话反映报备了的。迫使我们照奶牛场事先写好的语句照葫芦画瓢抄写的,不然的话,就等于我们自动放弃参保权,就没有今天的上访机会了。各位领导,可以换位思考,如此事如果发生在你们和家属、亲属的面前,你们是何等感受。
向阳湖奶牛场随意篡改(鄂劳社发【2008】60号)文件精神,但篡改不了文件的文字,说:佘希林等同志在(60号)文件下发之前离场【其实我们是待岗,有时任领导签字】不属于按规定程序办理手续、并从事非农业生产的职工,不能认定为非农工。这是违背(60)号文件第九条的第(一)、(三)的明文规定。
奶牛场在办理第二批养老保险时,把我们本该按(60)号文件办理非农工企业职工保险,怨入农工保。却找了一个十分荒唐的理由说:根据“1992年6月26日奶牛场第一次职代会规定:对1998年12月31日以前离场的职工,不因工作特殊需要的(按:指原单位),注销来场迁移的户口,作自动离场予以除名”
试问:是谁造成我们离场的真正原因?答案只有一个:由于国家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冲击, 加上奶牛场的官员经营不得力,使得部分企事业的倒闭和权力下放,造成单位人员过剩,无法安排待岗职工的工作, 在无法生存的状况下,不得已而外出讨生活。这究竟是谁的错?!!!
关于职代会,在职代会21名代表中,在我们走访调查发现,我们第二批办理养老保险的职工中, 没有一个是代表之一,凭什么第一批办理企业职工保险的人,能代表我们没有办理企业职工保险的职工。所以,职代会的事情应该与我们2009年办理养老保险的职工没有任何关联。纯粹是瞎扯。
在2007年至2008年间,奶牛场办理的养老保险人员中, 有的在场时间根本不如我们, 为什么能在第一批办理企保,而我们符合条件不给办理?
经过这几年(从09年至今)的拉锯式上访, 直到2012年4月19日才在咸安区社保局拿到奶牛场在09年办理社保时,我们(仅11人)上交社保的缴款数据。
樊尊萍 2009年12月底。向奶牛场缴款:21600元(实际上奶牛场向每人收费:22600元 其中优惠1000元,故交:21600元)
但奶牛场上交社保:15052.8元 其中个人部分:8140.8元 单位部分:6912元
余额:6547.2元
樊尊萍 今年退休时的养老金,工龄:37年10月 养老金:382.23元
这能和巨额缴款(含档案管理管理费)成正比吗?
辜夕芳 2006年9月底 向奶牛场缴款:20190元(其中优惠1000元)
奶牛场上交社保:10214.4元 个人部分:6758.4元 单位部分:3456元
余额:9975.6元
佘希林 2007年7元 向奶牛场上缴:22000元
奶牛场向社保缴款:14156.8
余额:7843.2元
钱定蓝: 2001年7月底 向奶牛场缴款:18320元
奶牛场向社保缴款:8601元
余额:9719元
徐福华 2001年10月底 向奶牛场缴款:17060元
奶牛场上交社保:5081.6元 个人部分:3737.6元 单位部分:1344元
余额:11978.4元
我们这次上交社保资金,有部分困难职工,跟朋友借贷而交。造成家庭更加困难。按照(60)号惠民文件,单位部分,应该由奶牛场承担。现在完全要我们负担(与60号文件背道而驰)。在这次办理社保的过程中,有好多老职工,由于家庭困难,拿不出2万多来,有的采用是民间借贷而办,像佘希林一家两人,全部是借贷,至今还有2000元未还清。还有的是好心的亲朋帮忙,亲朋出钱,适当的给点利息,把养老金存折作抵押,什么时候养老金的钱数抵清办社保时的款数。社保金卡才能自己使用领取。像供销科的李珍、周京平就是这样的情况。像这样的事,大有人在。远不止这几个。本身老人就无经济来源,更加雪上加霜。据此:我们要求解决如下:
一:坚决执行(60)号文件精神,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由奶牛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
二:坚决要求:违规收取的高额“职工档案工龄”管理费必须全额退还。
三:坚决按照(60)号文件惠民政策,恢复我们非农工身份,应该按城镇企业职工办理企保,还我们一个公道。
四:奶牛场讲:我们没有与场办理任何手续和向场交过利润,为什么第一批和我们一样的情况(有的不如我们,在场只2—3年,有的纯粹没有为奶牛场做过一天事的)人员都办理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我们就不能呢。其中奥妙……。
坚决要求:全面清查奶牛场办理的养老保险人员名单(2009年第二批以前的),看里面有多少不符合政策规定办理和搭车人员。为什么我们符合上级文件精神,却不能得到按政策规定应得的待遇呢?只要社保局参保人员名单一出,全部都清楚了。并要求咸安区社保局准确提供我们参保金额计算数据(方式)
望市政府领导抽出百忙时间,切实关注一下我们的命运,能让我们能安度晚年,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阳湖奶牛场2009年退休职工代表:佘希林等人
2013年9月12日
联系方式:佘希林:18771284169 刘一德:189728114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