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积金吃紧的传闻甚嚣尘上,虽然上海公积金早已辟谣称“上海公积金充足”,但是传闻依然不止,究竟是谁动了“我”的公积金?对此问题,同策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许之静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公积金暂无“钱荒”若紧张只怪政府挪用 现在的所谓的公积金紧张,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指,公积金的审批流程及放款时间变长,这不能认为是紧张。 如果说是真的紧张的话,是政府在有意的控制,可能是挪用到保障房建设,因为保障房是政府的政绩工程。不是说公积金不能用于保障房政策,根据有关规定,有一些试点地区是可以把公积金用于保障房建设的。但是有一个前提是保障职工提取和住房贷款留足备付准备金的情况下,可以将50%的公积金结余资金用于保障房建设。 现在有一些地方出现公积金荒的问题,可能是政府把钱用歪了,这需要公积金管理中心严格的估查款项的使用。
“公积金荒”突然爆发 造成恐慌性挤兑潮 其实,这很像买房子一样,大家看涨不看跌,内心害怕房价越来,所以扎堆抢着买。公积金也是如此,传闻资金越是紧张,来提取的人就越多。而且这种现象也是今年才突然发生的。前几年楼市大热的时候,也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社会上的恐慌心理所带来的。 而且这可能会催生一些不正当的业务,比如说黑中介帮你提取中公积金贷款的业务,从中获取不法的佣金,这些客户更多是我交了公积金但是我没钱买房的客户。 公积金是劫贫济富 并限制年轻人的消费 许之静认为,目前我国执行的公积金制度还存在很大的弊病。目前有很大一部分钱“睡”在那里,政府用很低的利率把钱拿到自己这边来管,首先就限制了年轻人的消费。另一方面,因为通货膨胀一直在贬值,钱放在那里也是对资金很大的浪费。但如果政府决定公积金上市运营,万一出现亏损,该由谁买单?是不是还是用我们纳税人的税收来弥补? 此外,目前的公积金制度有点像劫贫济富一样,低收入者没有钱买房,高收入者就拿着这个钱去买房了。 政府应该做的是,不要让公积金沉睡,随时有需要拿出来用。而且公积金贷款额度应随着房价上涨而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