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陕西
- 精华
- 1
少尉
 
- 积分
- 1096
IP属地:陕西省汉中市
|
本帖最后由 yili 于 2013-11-4 15:16 编辑
关于秦巴山区科教扶贫的讨论
【濂水】2006-3-31 16:59:31建设和谐富裕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http://sq.k12.com.cn/discuz/thread-251281-1-1.html
【K12终身荣誉版主】2006-4-1 12:18:58濂水文章的很好阅读,文笔行云流水很容易理解。科教扶贫的努力令人钦佩。
我觉得不管是贫困人群还是已有温饱条件的阶层每个人都有一个进一步加强知识储备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要立足现有条件,搞清可能的发展方向,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为以后拓展活动范围打好基础。一旦外界有机会出现,就可以向更高一个层面跃进。
“科教扶贫服务网站”这个名称是否可以再修改,扶贫的范围比较小,同时也不太吸引人。知识储备的提法适用范围更广,各个阶段能力的人都可以概括。我觉得“科教储备知识服务”比较好。
【濂水】2006-4-1 14:03:41 科教扶贫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30年代初,我国就提出了“农村破产、农民贫困、农业衰败”这三个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是解决农业发展问题,核心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解决农民问题,核心是实现充分就业,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村问题,核心是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就是普及农村科技知识,科教扶贫是当务之急。
“科教储备知识服务”的提法很好,实质就是要建设学习型社区,农村需要城市也需要,应该是我们社会发展长远目标。然而,解决三农问题迫在眉睫也不是朝夕之功,所以我们提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科教扶贫”,是相当长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K12终身荣誉版主】2006-4-1 16:29:46 扶贫是一种提法,也是一种交流方式。
我们从沟通交流的角度,可以采用自上而下、扶助给予的态度。毕竟,能够提出和实施扶贫的群体在各方面都要优于对方。然而,处于确实贫困的阶层同样有自己的自尊心,我想,一般没有人愿意放弃自尊,轻易表露出贫困的状态。
扶贫对于富人来说是一件很光荣的,甚至很容易实施的事情。而对于接受者来说却是意味着“不得不”,甚至有些难堪的选择。所以,从沟通的角度,从心灵鼓励的角度,从对方的角度,最好避免使用劣化的词语。即使这确实是现实生活的客观情况。
贫困与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比较中区分出的贫困、富裕也是一种静态的划分。农村相对于城市是贫困的;西部相对于东部是贫困的;发展中相对于发达也是贫困的;昨天相对于今天多是贫困的;今天相对于明天也可能是贫困的。同时,贫困也只能说明一些局部的状态,物质上贫困并不一定精神上也贫困;生产技能落后不一定文化底蕴贫乏。在看到一些贫困的现象时,还应该看到相对富有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鼓舞士气。由此,参与扶贫的人们也不见得各方面都富有。所以,与其把眼光聚焦到“贫困”上,不如把注意力放到“知识储备”上。
“知识储备”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对于每一个阶段的人也都适应。每一个人都把眼光、注意力、精力、语言表达都放到不断增多的,不断跳跃的知识储备上,这样的状态是不是更接近“学习圈”的核心概念?
【莺湖人】2006-4-3 15:26:51普及农村科技知识,科教扶贫和反对迷信确是当务之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