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31
贵宾
诗行天下
   
- 积分
- 2014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
念韩作荣老师
昨夜,与我敬受的叶老师通话,叶老师在电话那头,语气沉重地告诉我,他刚送别挚友、兄弟韩作荣。话音刚落,我心灵震撼,......韩老师去了。
初见韩老师,是在课堂上,那是2011年5月,当时叶文福老师和韩老师跟我们讲现代文学,讲诗歌的构思与写作,深动、贴切而感人。情兴处,叶老师和韩老师忘我状态,讲得神采飞扬,讲得我们个个热血沸腾!他们不象一位老人,像一位热血方钢、傲骨耸立、钢性秉直、让我们肃然起敬,青春焕发的伟大诗人!
今天,再沉痛吊读韩老师的遗作《候车室》:人与人互不相识/声音与气味互不相识/色彩互不相识/[size=+0]嘈杂、拥挤,擦身而过/或各自孤独地聚在一起/厅堂由于高阔而空茫/这些候车的人/谁是归去,又有谁是出走?/只有椅子。读得我心明眼亮,人生好比世俗的过客,韩老师把他写成人与人互不相识!我们与曹操也并不相识,只是声音与气味隔着时空让我们彼此荃察,更何况一个小小不足微的候车厅呢。诗是无界的,穿梭历史的时空,穿越不同的疆域,让我们填词吟赋,这就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我们生长在嘈杂、拥挤,擦身而过的空间,我们有时未记起对方的音容,我们就像一趟列车,可是老师的心灵是沉重的,孤独地让诗歌与现实生活溶合在一起,心底又渴望那高而阔的诗歌空间。那何不是诗人对现代美好生活的象征与赞美!老师穿越时空,像一趟奔驰的列车,又回到了候车室,悲欢离合,只有椅子,留给诗歌太多温馨与牵念。
上午,再一次次念读叶老师的《哭作荣》,他俩四十三年的兄弟情结,韩老师文与其人,重情重义,在叶老师低落的岁月,不离不弃,是兄弟,是战友,道出韩老师高尚的情操。“[size=+0]四十三年,时光是一条线,而人生则是立体的。尤其是我们脚下这块土地,时常气候剧变,之间有许多变故,常常使我们措手不及,我和他,都是常出错。但我们总是兄弟情谊,总是携手一起度过了许多艰难岁月。”《哭作荣》,读来让人泪流。
我敬爱的韩老师走了,我的脑子里总浮现他的音影,那年5月,韩老师比着手势,打着比方,古韵的流长,江南的诗歌,韩老师没走,他还健在!
----[size=+0]谨以此文,沉痛哀念我敬爱的老师!
朱国平于2013年11月22日19:49于深圳
朱国平的博客[编辑]http://blog.sina.com.cn/zgps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