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时候,正值深秋,雨一直不停的下,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缠绵的情素。 手撑一把伞,站在昙华林的街道上,细雨弹奏出舒缓、优雅的音乐,它像一只温暖的手,不断地抚摸着。初见昙华林,有两个没有想到。其一,正值正午,而昙华林安静得如一个熟睡的婴儿,微风抚过树叶,如同婴儿甜美的微笑漾起!怎么这样安静,难道没有人?拐过一个弯,往来的人是接踵而来。他们或浅行,或驻足,或交头接耳;他们用眼睛欣赏,用眼睛说话,用眼睛交流!那些许激动、喜悦、好奇,纷纷挂在或雅嫩,或青春,或稳重,或苍老的脸上。其二,是深青灰色的砖铺成的街道,在秋雨的洗涤下,长长的街道洁净得犹如一面镜子,让我把自己的每一个脚印,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回望身后,这条街道不也把昙华林成长的历史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 最行让我停下脚步是的“崇真堂”,我是被立于风雨中的十字架吸引住的。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且小心而谨慎地走进去,正赶上做下午课,我静静的坐在最后排听牧师讲。虽然我听不懂牧师说的是什么,但还是双手合十放在胸口,一个一个字的听。崇真堂位于戈甲营44号,是由基督教英国伦敦会的杨格非牧师于1865年兴建的,它是外国列强在武昌建立的第一座基督教堂。1924年,该教堂经过维修保存至今。该教堂主体是一座平面拉丁十字形的单层哥特式建筑,可以同时容纳200人做礼拜。崇真堂的兴建,象征着基督教(新教)传入武昌的历史开端。如今,杨格非牧师在武汉兴建的教堂除了崇真堂外,其他的都消失了,崇真堂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加突出。 从崇真堂出来,一路向东,再次让我停下脚步的是绣坊。绣坊不大,外观也毫不起眼,可一趟进去,就被那些静与动的美和艺术给陶醉了。绣女们个个浓眉大眼,娇小玲珑,长发披肩,玉指纤长,全神贯注。一枚细小的银针,携手长长的丝线,在扎实紧的布上面,上下翻飞,看得人眼花缭乱。即或游人走近了,绣女们依然沉浸在绣的最高境界里。不一会,鸳鸯戏水,猛虎下山,鹰击长空等图案,栩栩如生的呈现在人的眼前,仿佛置身于美的殿堂!看着震撼人心的绣品,我轻声问绣坊老板:我能拍照吗?能!我能发到网上去吗?能!这一刻,我举起手中的相机,对着墙上挂满的一幅幅绣品,对着飞针走线的绣女们......此时,绣女们才停下手中的针线,把一个个甜美的微笑,融入绣坊里。 从绣坊里出来,雨还在下,昙华林更迷人了,那些融入中西建筑的各式楼房、庭院及老教堂、老医院、老学校、老民居、老城墙,就像正下着的雨,滴落进人的心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