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的咸宁温泉没有现在这么大,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更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声。来个叫卖的吆喝,半条街的十层楼上的人都能听见。 “磨----剪----子---噢!铲----菜-----刀!” 我听见楼外街头有人用京剧调子大声吆喝着,我脑海中马上闪出现代京剧《红灯记》里磨刀人与地下党李玉和接头的场面,连忙开窗探头张望。吆喝的声音粗犷洪亮,由远而近的传来。再一听,他又变成了咸宁话“磨剪刀呀铲菜刀”。话音节奏也明显加快。只见这个中年男子汉蓝色中山衣,右肩扛着一个长条木板椅子,椅子上一头是磨头石,一头是磨刀工具箱。他边走边吆喝着,时而抬头向两边的楼房张望,时而向前探望,走走停停的吆喝着,双眼露出企盼的眼光。 此人不愧是老匠人,先是用大家熟悉的京剧《红灯记》里磨刀人的声调来吸引人,再用本地语调来证实自己是名手艺人,吆喝声中坦露出浓厚的乡情和以诚卖艺的心声。 我望着磨刀人远去的背影,叫卖声也渐渐的小了。 我正准备转身关窗的,忽然又听见叫卖:“卖鸡蛋呀,农村自家鸡生的土鸡蛋呀!看得中就来买呀”!一名农妇挑着一担蓝子的鸡蛋,边喊边走进院子。农妇的吆喝声音甜润清亮。我索性开门下楼去,她见我走过来连忙问。“这位大哥,买一点土鸡蛋吧?”她抬头看着我说,我摇摇头。她见我没有一点买的意向,也就不叫卖了。这时,院子那边有三个老太婆出现了。见状,这位农妇又对着她们叫卖起来。叫卖声将她们吸引过来,她们不愧为持家人,走过来围着装鸡蛋的蓝子挑选着,有的手拿鸡蛋对着阳光照看,有的拿在手上摇摇。“喂,是土鸡蛋”!“来,拿袋子来装,买一点!”她们一人买一袋子,付完钱。农妇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要是好吃,我下回再挑来卖啊”。“好啊,只要是土鸡蛋我们就买”!三名老太婆异口同声的说。 我站在旁边,看着她们乐意的样子也笑了。 如今的温泉城变大了,人也变多了,每天是车水马龙的喧闹声。 我又一次听见街头叫卖的吆喝声。“收旧电器呀,收购旧冰箱、旧电视、旧洗衣机。”吆喝声伴着轻音乐在夹杂在喧闹声中。走近只见一名中年男子穿着汗衫,头戴遮阳帽,骑着三轮车,嘴上抽着香烟,原来是车头上的小嗽叭,在不停的播放着语音吆喝声。而他却坐在电动三轮车上,注视着过往的行人,希望有个回应。 听着语音的吆喝声,我的耳边回响起以前的磨剪刀和卖鸡蛋的吆喝声。时代变了,语音吆喝取代了嗓子吆喝,但它失去了亲近的乡韵,淡薄了诚信的味道。 岁月流逝,我依然在温泉街头寻找那的磨刀人粗犷的吆喝声,寻找那农妇甜润的叫卖声。从他们充满真情的吆喝声中寻找贴心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