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辉财抱着孙女站在屋内
昨日,深秋,阳光和煦,一群学生正趁着课间在操场上嬉闹。
校门口不足10平方米的门卫室内,一名行动稍显迟缓的老人正抱着哇哇大哭的女童,女童边哭边咳嗽。因为感冒和咳嗽,女童已经在医院打针2天,尚未治愈。但交不起治疗费的爷爷奶奶还是“狠心”地把她抱了回来,任由她自愈。
老人更大的难题是,女童已经饿了,奶粉罐却空了。而吃完的这两罐奶粉,还是上个月黄石的好心人送过来的。没办法,老人拿起尚有些奶粉残渣的奶瓶,倒了些开水进去,摇了摇,再把奶嘴送到女童口中。
儿子患癌过世留下俩孩子
今年63岁的马辉财是阳新县白沙镇朱林村黄习湾组人,1982年之前,他一直在村小学教书。1982年,因妻子刘凤娇突发精神病,马辉财辞职回家。“家里的田地没人种,总不能连饭碗都保不住”。由于是民办教师,教书18年的他没拿到一分钱补贴。
从1982年到2009年的20余年间,马辉财家与湾子里其他家庭一样,虽然清贫,倒也其乐融融。两个女儿长大后嫁了人,儿子在外打工也带回了一个安徽籍的媳妇,而且生下了1男1女两个孙辈。虽然一家人一直住在百年前建的房子里,但马辉财相信,只要儿子和自己都勤劳,一家人迟早能和别家一样,住上小洋楼。
马家的不幸始于2009年。那一年,马辉财的儿子因身体不适前往诊所打针,打了多天不见好转,到医院一检查,查出了患有直肠癌。马辉财说,儿子前后花了20余万元的医药费,但今年3月,儿子终究还是走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还未缓过来,儿媳妇也悄然离家,留下了6岁的孙子和1岁的孙女。4个月后,因为受不了这双重的打击,马辉财病倒了,后经阳新县人民医院检查,他患上多发性脑梗塞和高血压。孙女无钱治病喝牛奶
早在去年春节过后,因为无力负担儿子的医药费,马辉财就来到了白沙中学工作。不过,这次他并不是当老师,而是干起了门卫。一个月下来,他可以拿到680元的工资。但马辉财仍然对学校很感激,因为学校同意让他一家4口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门卫室里。
马辉财今年尚不足2岁的孙女小青,一直由他和老伴带着,孙女的奶粉钱是他们目前最大的难处。“每天都要喝牛奶,没奶喝就会哭,我就这点收入,再加上两个老人每个月62块钱的农低保,孙子还要读书,哪够花?”马辉财抹了一把眼泪。让他更着急的是,小青这几天感冒了,还不停地咳嗽,老伴将孩子送到卫生院打了两天针就再也不去了。“已经赊了100多块了,什么时候还得起还不知道呢,实在是打不起针了”。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提出要马辉财提供一个银行账号,如有好心市民捐款,可打进账户里。马辉财拿出一本发放粮食直补的“一本通”说,“就只有这个了,我们连用的都不够,哪还有钱存到银行卡里。”
如果您正在为过冬发愁,如果您身边有需要帮助的家庭、人群或爱心机构,如果您想帮助有需要的人、奉献自己的爱心,欢迎您拨打本报24小时热线电话0714—6530000或18772293326(方记者)、18772293350(熊记者)告诉我们。
对致电本报的困难家庭和爱心人士的信息,我们将统一整理登记,对困难家庭情况进行核实,并适时组织集中救助。本报首届“寒冬送暖”活动欢迎市民积极捐款捐物,由于消毒、处理等存在困难,特别提醒爱心人士,我们暂时不接受旧棉被衣物的捐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