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香气满溢的小推车,眼镜哥哥系着围裙忙着做章鱼小丸子,大眼睛姐姐笑脸迎人:“小心烫,多送你们两个。”孩子们欢呼雀跃,家长则在一旁窃窃私语:“听说是博士,都找不到工作?” 档口的主人小薛和小周夫妇俩的确是中山大学哲学系的在读博士生。他们说,当小贩也是在做哲学。在中大校园内,更是流传着种种关于他俩的学业、工作、婚姻的传奇。(12月04日大洋网-广州日报)。 “当小贩也是在做哲学,”这不仅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生活心态。这两名博士应该说掌握了哲学的精髓,还原了哲学的根本。是的,哲学是形而上的东西,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是理论层面的东西,因此,很多的哲学家都站在各自的立场、用各自的观点解释哲学。但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些哲学家的解释都是从理论到理论,从哲学到哲学,在他们的看来,哲学是深奥无比、高不可攀的,是那些佶屈聱牙的术语,是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他们总是把哲学搞得云遮雾罩的,搞得犹如天上的星星,看得见、摸不着,空中飘、不落地。好象哲学就是脱离了生活、不存在于实际中的空洞理论,就是哲学家们关在研究室里钻书堆、吊书袋。好象哲学不是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通,与柴米油盐息息相关。而是两张皮,两不沾边、互不搭界。 其实,这是大谬不然。没有形而下,哪来形而上?没有生活,哪来哲学?哲学并不只是书斋中的理论,是研究室里的的抽象,是哲学家的术语,它更是一种认识世界、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与世界、与社会、与自然、与他人如何相处的处世方式,说到底,哲学就是一种了解世界、掌握世界、对待世界的生活方式。 这两个哲学博士就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哲学的生活属性,他们认为“当小贩也是在做哲学”,这就是一种哲学境界。认真想来,哲学何尝不是如此?当小贩,天天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要接触各种各样性格的人,要面对各式各样的矛盾,要应付各个不同的管理部门。如何熟练地掌握相关政策、法律,获知每个管理部门的职责,准确地洞悉每个购物者的心理、了解每个管理者的性格、与每个顾客、每个管理者友善相处,在不违反法律、法令和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为自己创造最大的利益?这就需要小贩掌握如何与世界、与社会、与自然、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学问,了解和掌握人性的特点,充分利用人性的特点和国家法律、政策来做好生意,就有很深的哲学思想。 而这种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现实的哲学实践、哲学思考获得的知识和体验,比那些坐在书斋里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从原理到原理中获得的要直接得多、丰富得多,对生活的指导性也强大得多。特别是在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做基础的情况下,再有丰富的生活实践,对提升自己的哲学思考,增加自己的哲学底蕴更是大有裨益。对于他们今后正确面对生活,走好人生之路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正如新闻中的女主角小薛所说:“两人现在想的就是做好小贩的生意。未来也许他们会留校当老师,或者去国外深造,甚至继续摆摊当小贩,但无论作何选择,他们会一直听从内心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