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成就红安传奇
发布时间: 2013-11-29 07:14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湖北日报讯 图为:红安新型产业园全景
老区红安正在崛起一座千亿产业新城。
这就是由一区(县经济开发区)、三园(新型产业园、融园家具产业园、食品饮料工业园)组成的红安经济开发区。
目前,红安开发区已引进融园家具产业城、食品饮料、轻纺服装、和平家居、汽车零部件、经凯模塑、中红机电、现代服务业等八大产业集群,引进项目140多个,其中过百亿项目4个,过十亿项目8个。
“我们计划用2到3年时间使园区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实现100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用3到5年时间,使园区企业达到5000家以上,产值产效达到2000亿元以上。”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熊厚琼说。
红安人的底气从哪里来?
灵活的管理体制——
红安赋予开发区党委、管委会行使园区内党务及经济、行政等工作的管理权限,按照“小机构、大服务、高效率”的原则,在园区建立精干、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实行“一站式”封闭管理。
红安将开发区管委会现有的“一室两部”进行重新划分定位,重新设置了一办(办公室)、一部(党群工作部)和四局(经济发展局、建设局、执法局、财政监督局)、一中心(企业服务中心)七个内设机构,全面负责园区的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经济和社会管理和企业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
高效的审批机制——
红安赋予园区内设各办、部、局县直办局的管理职能,按照行政规章和法定程序,对有关县级审批事项,由园区管委会审批后,送县直相关部门备案;对县级以上审批事项,由园区管委会提出意见后,县直相关部门负责转报、上报。县直部门通过权限下放、授权、委派(设立工作分局)、代办等方式,落实好园区的管理权限。
设立企业投资服务中心,真正实行服务企业“三零”承诺(零规费成本、零距离服务和零障碍机制)。
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了“每周例会”、“工程管理”、“财务管理”、“四全问责”、“绩效六考”以及涉企检查收费“五项”制度(服务承诺制、涉企规费“一卡制”、园区涉企收费“打包制”、涉企检查“审批备案制”和经济环境“投诉处理机制”)等工作机制,保证了开发区高效、有序、平稳发展。
市场化投融资机制——
红安按照“政府领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组建园区投资公司;规划好政府预留地块、垄断好土地一级市场,捆绑打包,增强公司融资、偿债能力;适时实施商业开发,增强园区造血功能;灵活运用BT、BOT模式、合作开发、土地置换等多种形式,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项目建设。
集成式引资机制——
招商引资是园区发展核心,红安开展团队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节会招商。组建13个招商团队,推行“五度四节”原则(坚持投资强度、税收额度、链条长度、环保程度和科技高度;节地、节能、节材、节约配套成本)的招商方式,紧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军工企业、国有企业,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入驻园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