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政府网消息】“襄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旅游产业,也还没有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目的地。”在18日《襄阳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研讨会上,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开门见山地说。 去年8月8日,市委书记王君正指示市旅游局“要加快编制全市旅游产业规划”,市政府批准并委托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于10月正式启动了《襄阳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014年-2023年)》编制工作。经过实地踏勘、现场调研、资料收集和纲要编制等几个阶段的工作,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于去年12月向我市提交了规划纲要。《纲要》从襄阳旅游现状、存在不足、现有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后提出“举文化大旗,打传奇牌,走休闲体验之路”的规划思想。旨在通过襄阳旅游的二次创业,打造湖北旅游产业升级版、襄阳市千亿元产业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实现襄阳旅游由资源大市向产业强市转变 此次研讨会,就是通过规划编制单位介绍规划编制情况和《纲要》内容,我市各方充分发表意见,达到双方加强沟通和交流的目的,使编制方进一步了解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规划编制工作的下一步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马勇表示,此次规划坚持把发展旅游产业集群作为主导模式和重要抓手,着力延伸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产业配套服务能力,同时推进产业间的联合、分工与协作,并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通过‘一心引领,三带串联,四区发展’的空间布局战略来推动襄阳旅游发展。”马勇说。他解说到,一心即是襄阳古城旅游核心,三带即是荆山绿色生态景观带、汉水滨江文化景观带、汉十城镇风貌景观带,四区即是主城片区、南保片区、河谷片区、枣宜片区,通过打组合拳的方式,全面提升襄阳旅游产业素质,增强襄阳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襄阳旅游在未来的发展中,就是要将本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资源相结合,突出文化特色,尤其是古城文化、三国文化和汉水文化。”马勇说。 与会的旅游规划专家陈新剑教授在听完《纲要》后坦言,《纲要》在内容完备和指导思想、定位、目标上都具有前瞻性,但是规划中关于襄阳旅游现状解读还有所欠缺,对于“吃住行,游购娱”的内容页不够突出,还不能很好的知道襄阳旅游改变依靠传统的“门票经济”的困境。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郭忠在听完专家和各县市区负责人发言后表示,襄阳旅游的魂还是在于文化,不管是荆楚文化、汉水文化还是三国文化,都应该成为旅游发展规划必须考虑并且作为重点内容的部分。“只有长时间的坚持,做出特色、突出传统文化,才能让市民和游客接受,而旅游只有被接受之后才可能实现蜕变。”郭忠说。他特别指出,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摆脱传统旅游发展思维的束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打造方法去再塑造襄阳旅游形象,并强调要将鹿门山、白水寺等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开发纳入到规划中去。市政府党组成员曾玉平也表示,襄阳旅游资源犹如满天繁星,但就是欠缺一轮明月,规划就应该解决这个问题,打造出襄阳旅游的唯一性。 听取意见和建议后,马勇表示将吸取各市直部门、县市区旅游局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完善规划,做好襄阳旅游发展的“路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