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 星期五 雨 在现当代文学家中,我比较崇拜鲁迅先生,我的同学也说我身上有鲁迅先生的影子。然而,崇拜归崇拜,鲁迅先生身上也有我难以接受的地方。 鲁迅先生不爱惜身体,嗜烟如命,这一点是不可取的。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了生命如何去革命?鲁迅先生有他独特的思维方式,然而他的做法的确不值得提倡。 他搞斗争扩大化,把政见不同者和中间派人士都赶到敌人的阵营中去,这一点也是要不得的。他把梁实秋先生称作“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弄得梁实秋先生旅居台湾。“文革”时,梁实秋先生的女儿梁文茜成了替罪羔羊。对此,鲁迅先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实,梁实秋先生并不是鲁迅先生说的那种人。 我们往往因为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认定他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把他无限地拔高。鲁迅先生的确同情下层人民,也的确很伟大,但他和人民大众始终是有距离的。他在《狗·猫·鼠》中将老鼠塑造成正面形象,这是我不敢恭维的。中国是农耕文化,老鼠糟蹋粮食,中国的农民对老鼠有一种本能的仇恨。早在《诗经》的《硕鼠》中,人们就将罪恶的统治者比喻为老鼠。中国带“鼠”的成语、俗语也多含贬义。只有生活在农村的人才明白农民生活的艰辛,才知道农民为什么恨老鼠。鲁迅先生对此没有深刻的体验,他毕竟不是农民出身,不可能用农民的立场思考问题。 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值得继承,但他对日本帝国主义批判得不够,这的确是一大遗憾。他甚至对日本人存在幻想,从他的“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可以看出来。日本的右翼分子把中国人民的善良当做了他们厚颜无耻的资本,难道我们对他们也可以一笑了之吗? 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值得我们怀念。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伟人也是人,不是神。将伟人神话也是不尊重历史的表现。 3月6日 星期六 雨昨天,在街上见到一辆车的后背上贴着“新手上路,请多关照”的字条,我觉得这很有意思。新手开车难免撞到别人,也难免被别人撞。他用这张字条,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别人。 这使我想起了我们很熟悉的盲人走夜路打灯笼的故事。盲人走夜路难免被别人撞倒,也难免撞倒别人。盲人打灯笼即确保了自己的安全,也确保了别人的安全。 有时候,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自己也是帮助别人。一句善意的提醒,一个友好的暗示,有时也是必需的。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我们才能和谐共处。 3月8日 星期一 雪今天修订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的一本资料,有一个题要解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疑”字。参考答案说是“不相信”,但我认为应该改为“怀疑”。 单独地看,“不相信”和“怀疑”是一个意思。然而,当我们把“不相信”和“怀疑”分别代入原句是,表达的意思却刚好相反。“不相信没有路”表明诗人坚信前方有路,下句写诗人看到有路就在他意料之中,这就平淡无味了。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样理解显然有问题。“怀疑没有路”表明诗人认为好像没有路了,但突然发现有路顿时一个惊喜,诗的意味就出现了。 汉语是非形态语言,很多语言现象不能机械地理解。我们学过英语,英语中的语法规则一般可以像数学公式那样使用,汉语却不能这样。还比如,“我们要把他们打赢”和“我们要把他们打输”是同一个意思,但“赢”和“输”却是反义词。在汉语中,只要我们多留心,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汉语是一门复杂的语言,我们只有认真再认真才能把它学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