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的灯光 二十岁那年从卫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家乡的镇医院外妇科病房当护士。时值盛夏,知了不绝于耳的叫声在空旷的医院内回荡。我走进从小就熟悉的医院,感觉既兴奋又好奇。 到科室报到后,护士长安排护士胡燕带我。胡燕当时也很年轻,人很随和,待人热情。那时医院的条件很差,病房紧张,护士没值班室,值班时都是在自己的宿舍里睡,到时间了再起来接班。轮到我们值班时,胡燕见我家离医院远上夜班不方便就让我跟她一起睡。胡燕的单身宿舍在医院的一栋二层筒子楼里,屋内陈设简单,桌上堆满了书。和衣躺在床上,我看到窗外的梧桐树叶在风中摇曳,不时发出簌簌的响声。夜班是在凌晨1:30接班,胡燕把闹钟定到1:15。我们聊了一会儿便熄灯睡觉,胡燕很快进入梦乡,我一时却睡不着,在这个闷热的陌生环境中,想到我已结束了学生时代,进入社会,等待我的将是一条什么样的旅途呢?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我辗转反侧好久后才沉沉睡去。“叮……”,当闹铃声大作时,胡燕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把还在睡梦中的我唤醒,说:“快起来,上班了。” 我们从宿舍出来,向前步行几米远后拐进一个有铁栅栏的院子里,院内生长着几棵茂盛的大树,从阴凉静谧的树阴下走过,院子尽头那栋灯光通明的粉红色砖混结构的楼房就是住院部,我们将在二楼的外妇科值守到天明。 接班后,胡燕带着我走进病房,逐个查看病人,了解病情,掀开被子观察手术病人切口有无渗血,引流管是否通畅,危重病人的生命休征是否稳定等,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便到病房巡视一遍,在胡燕手把手的指导下,我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一个月后我便单独上班,独挡一面了。 刚开始单独上班时,我的技术还不太熟练,上夜班时有点紧张,怕遇到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经验变得丰富些后,我对工作越来越有信心了。一次,我到病房去给一位中年妇年量血压,那位女病人是因什么病收入外科的我忘记了,只记得当时她安静地躺在病床上,颜面潮红,神情淡漠,凭直觉我感到这个人病情很重,便很认真地给她量了血压,量完后又仔细地摸脉搏,结果发现她的脉搏跳得极慢,每分钟只有40次,我把测量结果写在护理记录单上并及时通知了值班医生,值班医生考虑病人有心脏病,请内科医生会诊证实后很快将病人转入了内科。 俗话说,“一夜睡不好,十夜补不足。”当护士十多年来,我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守护了不计其数的病人。记得有一年冬天上夜班时,下起了大雪,空气清新凛烈,地上一片银白,我以为是月光,及至脚踩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响声时才感觉到是雪,心里不由得涌起一种异样的感觉。 2007年我转到了内科,那年的除夕夜正好是我值班。当天晚上有三个家庭共5人因烤碳火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而陆续入院,我和值班医生通宵达旦地抢救病人,忘了新年将至,在我们的努力救治下,病人们全部脱离了危险,转危为安,我们也在极度的疲惫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护士的工作很辛苦,忙碌,琐碎。尤其是上夜班,晨昏颠倒,生物钟紊乱。每次上夜班之前的那几个小时,我总是睡不好,越想睡着越睡不着。及至真的到了上夜班的时候,心情倒平静下来了,一个人在黑夜里穿行,黑魆魆的树林后似乎藏着某种神秘的看不见的怪兽。有时起了夜雾,薄纱般地雾气向我包裹而来,让人辨不清方向。我很恐惧,加快步伐,朝住院部奔去,远远地看到病房那柔和的灯光后,我的心安定了下来,脚步随之也放轻放慢了。 住院部的旁边有个花圃,里面栽有石榴树和玉兰树等观赏树木,初夏时节,玉兰花绽放的时候,空气中散发着醉人的花香。每天清晨,数不清的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仿佛在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此时,我来到阳台上,揉揉发酸的眼睛,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眺望天边的朝霞,疲惫的感觉顿时减轻了许多。 人到中年后,我从护理岗位上退了下来,转到了辅助科室。夜班对我来说已成了遥远的记忆,但那矗立在暗夜里的温暖灯光,那伴随着黎明的悦耳鸟鸣,那些守护着病人的一个个不眠之夜,已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我的生命也因这一段历程而更加丰富、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