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市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工程强力推进。7日,西塞山区机关干部冒雨植绿,启动了“一园两带”绿化工程;9日,大冶首设生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拉开了“治山”、“治水”、“治气”、“治土”四大工程建设帷幕,为“生态黄石”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黄石矿多,多年的资源开采让城市不堪重负,环境污染、地质灾害频发……在谋求转型发展中,黄石吹响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号角,全面启动“五边三化”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工程,为城市建“肺”造“肾”。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关停“五边”区域可视范围内全部露天矿山,建成10个左右小型城市森林公园,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不少于10家,确保矿区绿化区域绿化覆盖率100%,“五边”区域废弃尾砂库治理恢复植被率100%,全面完成“五边”区域绿化、洁化、美化任务。
曾经造成生态破坏的矿山企业再也不当“甩手掌柜”。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黄石将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对治理责任主体缺失的矿山,由所在地的行政主管部门纳入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范围,多渠道筹措生态恢复治理资金。
让山变绿、水变清、天变蓝。目前黄石成立市“五边三化”工程指挥部,组成工作专班,推行“日进度、周排名、月通报、季督办、年考核”制度,制定了政策措施和考核奖惩办法。
三年看头年,开局是关键。按照“分年实施、均衡推进”的要求,年底前确保长江边、环大冶湖边可视范围内露天矿山关停率达到80%以上,恢复治理率达到50%以上;其他“五边”区域露天矿山关停率达到50%,恢复治理率达到40%以上;公路、铁路征地范围内破碎山体修复率达到50%以上;完成黄石城区“八园六带”绿化工程建设任务。(涂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