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安徽滁州2亿元建新车站 3个月后即‘半废’作中转站”的消息引起关注。记者联系了安徽省交通集团滁州汽运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 据滁州汽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之余介绍,计划投资达2亿元的滁州汽车总站新建于距主城区13公里的京沪线滁州高铁站旁,共有4层现代化建筑和一个停车场,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竣工于2012年,滁州汽运公司为出资方。(《 人民日报 》4月24日 ) 有些事情总是让人困惑,总是让搞不懂。客运站无论是从方便乘客还是从客运公司经营的角度来看,都应该是建设在靠近市区,居民众多,人流量大的地方。但是,安徽滁州汽车总站却将新车站建在距主城区13公里的地方,尽管靠近高铁站,但是因为“离市区较远,附近居民较少,客流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新车站 建成仅3个月即“半废”,变成了“中转站”。 滁州汽车总站新车站的建设尽管不合理,但还紧邻着高铁站,还多少有些客流。笔者所在地正在建设的新客运站则不仅远离市区,附近还既没有火车站,也没有客运港,还根本没有居民。让人摸不清、猜不透决策者、设计者是何考虑?居民议论纷纷,但却无人回应。有人尖刻地说:一定是决策者的亲友中有人开出租车公司或者黑面的。不然的话,怎么会跑到一个远离市区没有人烟的地方建客运站。 事情可能不是这样,但是,按正常逻辑、普通事理来讲,这种做法的确有些说不通。别说是这样影响一个地区公众出行的重大公共工程,应该慎重考虑、科学选址。就是普通老百姓做个住宅,都知道要按便于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家庭购物的进出方便的原则选择地段。除非万不得已,是不选择远离市区、过于偏僻,出进不便的地方建房,因为那会加大生活成本,增加生活负担。所以,说这些决定把客运站建到“离市区较远,附近居民较少”的决策者有贪腐的嫌疑可能失之偏颇。但至少有些官僚主义,他们基本上没有到客运站坐过公共汽车,也不会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做决策。 一个客运站,影响一片人,特别是那些无车代步的普通老百姓,他们出行大都是选择公共交通工具,都要去客运站坐客车,因此,一个地方的客运站在规划、立项、设计时一定要有群众观点、百姓思维,要从方便群众、造福群众的角度去考虑、去确定。 我们常说要有群众观点,目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绝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走个形式,而是要求官员们在思想上、作风上、方法上都要想群众之所想、做群众之所做,说话、办事、作决策都应该站在群众的角度去考虑。也就是每个决策都要顺应民意、每个工作都要符合民意,每项发展都要体现民意。也只有决策、工作、发展都顺应民意、符合民意、体现民意,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