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理鸣 于 2014-5-5 22:22 编辑
花落盘中添一香
千般柔情,万种秀丽。这是我初到梁子湖最美乡村——万秀,她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 万秀村位于梁子湖湿地旁,整个村庄呈“∩”字形。这里云淡风轻、蓝天如洗,一林连一林的绿郁,一簇复一簇的花朵,在一幢接一幢青墙灰瓦的民宅中伸展。盈盈绿水,在湾中池塘荡漾;茵茵绿草,在道旁苗圃中疯长。全村是一幅画,一户是一处景,是梁子湖畔的绿盘,是秀山丽水般的养生福地…… “2014‘畔山康城杯’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在万秀村举行,喜欢游山玩水的我,应举办方的邀请再一次踏进了万秀村。 竹树交加、花草隐映的环村柏油路上,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干净、幽静的村落到处是晃动的头盔、眼镜、背包;枝叶茂密的百年桑椹树下,坐着吃零食的人群……检录参赛号的高音喇叭,惊飞了鸟儿;发号枪的烟雾,散发出火药味;“加油!加油!”的呐喊声,打破了村庄昔日的宁静……徒步与观察这充满田园风光的万秀村,我更多的是一份思考:宁静的乡村,更适应“而无车马喧”的慢生活旅游。 于是,我和同伴们避开喧嚣的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场,拿着卡片机,在村间徜徉,在院中寻幽,在树梢猎奇,在枝头猎艳。 “好香!”同伴扬弋的赞叹声,让我们的脚步停留在“叠秀苑”门前。在“与苏子同饮”大红桃花茶招牌下,一位清纯甜美的茶艺女孩,坐在一张茶艺桌后,娴熟表演茶艺。只见她将一股散发着淡雅茶香味、条索纤细的“桃花青”干茶放入透明的茶壶中冲泡,随后茶艺女孩手腕翻转,将泡好的茶倒入茶盅里,一般淡淡的桃花香和着茶叶的清香弥散开去,沁人心脾。“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近世……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我读着招牌上苏轼《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的诗句,端起半盅桃花青茶,渐渐含咽,此时从唇到喉咙、到胃,全都充盈着暖暖的香气,心境也变得宁静起来,便拿起相机对着品饮起来的同伴,不停地抢拍。看到阿林子与元元眉目传情同饮香茶的“PS”,我轻按快门,定格下这美妙的一瞬间,又萌生了一条“梁子湖古典婚俗名称有奖猜答”的创意。就这样,我们在观赏与笑谈中,在品茗与清新中,将这份悠哉与桃花青一起落入杯中,无尽地释放。 “丹桂苑”号称“万秀一号院”,据说院中有一株百年月季,能开80多朵8种不同颜色的花。抱着好奇,我们来到这个青砖灰瓦、环境清幽的庭院。“丹桂苑”农家乐,充分利用自家房前屋后山林做特色文章,把葡萄架搭在院中间,把石桌凳摆在桂花树下,把客房建成竹楼,把编着篱笆的菜圃放在庭院边……风起,音起;花开,温馨。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月季花被前天的大雨打落一地,没有见到盛开的场景,到是见到五六位游客围坐在石桌上打扑克。看着游客们在桂花树下时而舒展胳臂甩牌,时而端详几片垂下的新绿,时而发出爽朗的笑声,无不赞叹好一幅“采菊东篱下”的生活画面,好一群性情娴雅的人,将昨日工作的压力和疲惫尽情释放,把心绪捻拢在这花落叶飘的静谧世界里,予心一分缱绻的柔情。 中饭,是在“01号农家乐”吃的。主人没有把游客请到宽敞的大厅里进餐,而是把六张八仙桌摆放在几棵香樟树下。 “又见烟升起,暮色罩大地……”不知是谁的歌声,勾起我对农家饭菜的思念。小时候,母亲做饭时我常烧火。把灶膛里的火烧得旺旺的,枝枝叶叶被烧得发出“吱吱”或“噼叭”声响,甚是热闹。火光照亮了厨房,也照得坐在灶膛口的添柴禾的我的脸通红通红的。母亲熟练地把锅里头的菜用铁勺翻来翻去,炒菜发出的“滋滋”响声夹着家人的欢笑声,响彻在整个厨房,那是农村里特有的家庭生活交响曲。当灶火欢快地燃烧时,炊烟便从烟囱中缕缕地飘出,慢慢地升腾着,在空中又缓缓散开,弥漫在村庄的整个上空…… “上菜啰,土鸡蛋炒韭菜、红烧土猪肉、苕藤尖、千张皮……”敦厚、质朴、热情主人的端菜声打断了我的回忆。不一会儿,十二道菜满满地摆在桌子上,香喷喷的米饭、锅巴粥端上来了,大家品尝着清淡可口的菜肴,谈笑风生。忽然一阵春风拂来,树冠丰满的香樟枝叶,像飞舞的蝴蝶抖动着翅膀,淡绿色的小樟花“细雨梨花”般飘落下来,给每一道菜增添了一份清香、一幅“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的诗情画意。 在万秀,一处一处的幽、一树一树的绿、一朵一朵的香、一盘一盘的味,您如果将腿放慢,将眼多回眸,那心就会:散一清香化尘埃,捻一绿翠满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