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梦东君 于 2014-5-23 16:43 编辑
有一种爱很平凡,波澜不惊却刻骨铭心;有一种情很伟大,默默付出却不求回报。 46年,二代人,云梦县城关镇曙光社区龚钟山一家人,用爱心陪伴重度智力残疾的哥哥龚三宗,用点点滴滴的小事,谱写了一曲赞歌------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再苦再难,也要撑过去”
5月23日,云梦县城关镇曙光社区李岗东区258号。走进龚钟山的家,屋内设施简陋,客厅里摆放着一张破旧桌子和几把木椅。 现年45岁的龚钟山做家务很在行,龚三宗脸色发黄,显得有些病态。 龚钟山一家原先居住在胡金店镇,是个不幸的家庭。现在,大哥、二哥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二人均中风偏瘫。三哥龚三宗,今年50岁。1968年,年仅4岁的龚三宗突发脑膜炎,一病不起。当时,医疗水平有限,不少村民和医生都建议放弃治疗。 “再苦再难,也要撑过去。”父母卖光了家当,四处借钱为他看病。龚三宗保住了小命,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不幸成为一名重度智力残疾人。 “到现在,智商还像3岁的小伢,看到陌生人还有点害怕。有时四处乱跑,有时乱发脾气,有时大吼大叫,有时出手伤人。”龚钟山说,一家人为龚三宗操碎了心。 病后的龚三宗虽然可以到处活动,但由于智力低下,经常受人欺负。龚钟山从小就特别懂事,5岁时就学会服侍龚三宗大小便,帮擦屁股,龚钟山从不嫌脏怕累。 1985年,龚钟山顺利考入云梦一中,父母决定,过年时,全家都不做新衣,只给龚钟山做一套,龚钟山硬是不要,把新衣让给龚三宗。 1989年,父亲患病去世了。当时哥哥姐姐已成家立业,家中只剩下兄弟俩和母亲。母亲患有心脏病,身体一直不好,不能干重活,龚钟山成为家中顶梁柱。 为了赚钱养家,龚钟山帮小工、卖水果、蹬三轮、送盒饭,特别是当搬运工,他曾顶着烈日,一个人花2小时,装了一车货,身上的衣服析出了一层层白盐,他也不叫一声苦。 龚钟山和母亲一同照顾龚三宗。帮忙穿衣、洗脸、上厕所、剪头发、剪指甲……平淡的日子,一晃就是几十年。 “你的两个哥哥,身体不行,只有你年轻点,我把老三交给你了!”2010年,年过八旬的母亲在临终前,叮嘱龚钟山。 “我有一口饭吃,三哥就有一口饭吃” “我有一口饭吃,三哥就有一口饭吃,我一定会让三哥吃饱穿暖的!”龚钟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小学读书时,龚钟山总是利用空闲时间捡点废铜烂铁,换点钱给龚三宗买吃的。每次成绩考得好时,父母奖励他一根油条,他总是分一半给患病的龚三宗。 1988年,龚钟山参加高考,距录取分数线仅差20多分,老师曾建议他复读,考虑当时家中经济状况,龚钟山从此离开了学校。“大哥、二哥都有高血压、糖尿病,三哥是重度智残,我再去复读,一家人吃啥呀!” 1989年,龚钟山在云梦县商业职工学校当打字员,每个月只有几十元工资。每月发了工资后,龚钟山只留下很少的钱作生活费,总是将大部分工资送回胡金店镇,交给母亲,照顾龚三宗。6月,因参加同学聚会,超支了生活费,龚钟山决定一天三餐吃面条度日。在单位分配的9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吃了几天面条,他突然发现食油用完了,没钱买油,他只得吃没有油的面条。又过了几天,食盐吃完了。当时盐的价格是每包一毛四分钱,来到商店,龚钟山翻遍全身,只有一毛三分钱,央求服务员,赊欠一分钱,遭到拒绝,又央求服务员买半包盐,还是遭到拒绝。龚钟山回到自己的小房子,接着吃没有油盐的面条。这种没有油盐的面条,他吃了爱吐,饿了,只得闭着眼睛又往嘴里塞面条。为此,龚钟山留下了胃病,从此后,他看见面条就想吐。 1991年,龚钟山的母亲不小心摔成粉碎性骨折,为了照顾母亲和患病的三哥,龚钟山办理了停薪留职,回家照顾母亲和三哥,经过一年多调养,母亲才逐渐康复。 为了照顾龚三宗,龚钟山多次放弃外出赚钱的机会,宁愿陪在龚三宗的身边,打点零工度日子。 多年来,龚钟山一直坚持不在外面过夜,保证每天晚上有人陪龚三宗。
“照顾三哥,我也有份” 父亲患病早世,母亲患有心脏病,哥哥重度残疾,这样的家庭给龚钟山的婚姻造成不少麻烦,龚钟山谈了几个女朋友,都告吹了。 1993年,经好心人介绍,龚钟山与滕春霞结婚了。婚前,龚钟山向滕春霞家人坦白“三哥要照顾,母亲也要照顾”。 “他对母亲、对哥哥那样好,他对我绝对不会有二心。”质朴的滕春霞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龚钟山,“照顾三哥,我也有份”。 婚后,滕春霞在胡金店镇开了一家早点摊,赚钱养家。 滕春霞怀有身孕后,洗衣服不方便,她便将二个方凳并着,再将脚盆和衣服放在凳子上,站着洗衣服。一家四口人的衣服,她洗一会,歇一会,要忙碌好半天,才能洗完。洗干净的衣服经常装满一大桶,而且要提到楼顶去晾晒,她提不动,就分批一件件“衔”到楼顶晾晒。 女儿龚秀文出生了。小秀文几个月大时,有一次将屎拉在滕春霞身上,滕春霞给小秀文清理干净后,将小秀文放在脚盆里,便去清洗自己身上的衣服,清洗完毕,发现脚盆里的小秀文不见了。四处寻找,在早点摊的潲水桶里,发现小秀文的两只小脚。小秀文竟然倒栽在潲水桶里!一旁,龚三宗在傻傻地笑着。经过一番抢救,小秀文捡回了一条命。 2009小年夜,吃晚饭时,龚三宗喝了一点红酒,饭后,滕春霞正在收拾碗筷,龚三宗拿起一个圆规,突然刺向滕春霞背部,滕春霞的三层棉衣都被刺穿,顿时倒在地上。龚钟山赶紧把她送到附近诊所医治。 回忆起这些辛酸的往事,滕春霞泪水涟涟。滕春霞说,她从不计较龚三宗的不是,现在,每天早上6点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龚三宗穿衣、洗漱……做好早餐送给龚三宗,服侍好龚三宗后,才能赶着去上班。 下班回家做好饭后,首先是递给龚三宗。遇到“赶情”在外面吃饭时,总是带一个餐盒,先装好龚三宗的一份,然后自己再吃。 尽管龚钟山夫妇总是起早贪黑地忙碌着,可一家五口人,二个病号,生活总是过得紧紧巴巴。 2000年,迫于生计,龚钟山卖掉了胡金店镇上的房子,来到城关镇曙光社区租了一套房子,一直住到现在。 龚钟山在城北油脂厂烧锅炉,滕春霞在加油站打工。滕春霞和龚钟山总是轮流服侍龚三宗的衣食住行。 龚三宗患病长年呆在家中,有时大吼大叫,特别是夜晚,那声音简直是“超声波”,邻居也经常被吵醒。 晚上,龚三宗的吼声让人睡不着觉,用被子蒙头,用棉团塞耳朵,滕春霞默默承受着,数年如一日,精心地照顾龚三宗的衣食住行,从未恶语相向。 长年的操劳,加上睡眠不足,让41岁的滕春霞看上去比较苍老。春节回娘家时,母亲看到她已经花白的头发,说她的白头发怎么这么多,还帮她拔了不少白发。
“小哈巴,别找了” 对于龚钟山夫妇的付出,姐姐龚桂莲总是怜惜地称龚钟山为“小哈巴”。 2013年3月24日清晨,龚钟山上街买菜,回到家时,看见门前的板凳上空空如也,上楼找人,还是没有。 “坏了,三哥不见了!”龚钟山夫妇找遍房前屋后。 龚钟山急忙致电众亲朋,发动大家找遍了云梦城区角角落落,还是不见踪影。 找110报警,找县救助管理站,走访100多个村庄,张贴寻人启示,在媒体刊登寻人广告,跑遍全县10多个乡镇派出所,白天,龚钟山发疯似寻找龚三宗;夜晚回家,龚钟山总是唉声叹气,偷偷流泪,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茫然无助时,龚桂莲还去找了算命先生。可能去的地方都去了,能想的办法都试了,还是一无所获。 “小哈巴,别找了,你已尽心了!”好心的龚桂莲劝他。 “他又不会找吃的,几天过去了,不冻死,也可能饿死了!”好心的邻居也劝他。 “不行,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龚钟山还是不放弃,“他身上没有钱,应该不会乘车,不可能走得很远”。 龚钟山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孝感市救助管理所。 “扑通”一声,他跪在市救助管理所职工面前,像绝望的孩子,找到救命的稻草。 职工们连忙扶起龚钟山,“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会尽力查找的”,并立马开车到街上巡逻。 苦心人,天不负。几天过去了,他接到市救助管理所电话,在孝感城区有一流浪汉,已经奄奄一息,好像是龚三宗。 见到失踪多日的三哥,龚钟山喜极而泣。调养10多天,龚三宗总算捡回一条命,才有力气说话。 “他们是曙光人的骄傲” 小时候,龚秀文经常到隔壁陈凤娥婆婆家玩。有一天,龚家传来惨叫声,陈婆婆忙跑到龚家,看见活泼的小女孩被开水烫得“哇哇”大哭。原来,龚三宗突然犯病,抓起开水瓶淋向龚秀文。陈婆婆赶紧帮忙把龚秀文送去医治。 多年来,龚三宗犯病时,多次殴打伤害龚钟山的家人。但龚钟山一家人都是默默承受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服侍着龚三宗的衣食住行。 龚钟山夫妇悉心照顾龚三宗,周围的邻居都看眼里,感动在心上。 “这样的好人,世上难找!”隔壁陈凤娥婆婆说。 “不抛弃、不放弃、不离弃,亲情的力量让龚钟山一家走到现在,也深深地感动着周边的人们。”邻居余楚山说。 城关镇曙光社区党总支书记钟群说,“服侍一个人一天不难,难的是服侍一个人几十年,龚钟山夫妇将特别的爱给献给了龚三宗,他们是社区孝亲敬老的典范,是曙光人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