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4
中士
 
- 积分
- 238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
本帖最后由 骋泾河 于 2014-6-4 09:50 编辑
这是个周末,四周静悄悄,初夏的天空应该如鸽子一样的柔和,可是外面突然起着大风,朋友肖穿着一件中长的薄纱上衣,行走如鱼儿一样,我打开门的时候,迎来一阵冷风,她来看我,病中,见到她来我已是眼泪汪汪。我们在沙发上闲聊两个钟头。此时时刻,只有她懂我作为一个女人的痛苦与悲哀。她讲到了他老公,东北人,会吃会喝的男人,说她从京回来几天里,他身上只有两百块钱,还在打小麻将。“男人有点小毛病不怕,就怕男人自私”,她说。她好像有的是精力与思想,掌管家里的一切事物,所以,过得非常坦然,然后又讲到,她妹妹与父亲去京后,她每天要买菜做饭当老妈子,她很苦恼。我让她不要想得太糟糕,她应该安排好他们各自的生活,生活会顺起来,日子也会好起来,一般日子过得不好,只是各自都不知道自己的职责,而不怪人懒。
我与他发短信,他没有回,我想他会说手机没有电了,或者是没有看到之类的,其实,我感觉自己这样在意一个人就失去了自我,所以我要找点属于自己的事情去做。在书房里,我翻开一些老照片,里面的人都是多么地活跃啊,而此刻,我闲居家中,无所事事。翻看英语字典,看到nanny一词,就想起2005年的一段往事。当年,我在武汉过得很烦恼,没有挣到多少钱,在武汉三镇东奔西跑,整天怄气,程老师(程宝林)约我去北京参加诗会,我撇开一切去北京玩了一周,那时候也是初夏,还不太热。我与诗人们在颐和园里散步的时候,没有感觉到热,但是美国诗人胡夫和他夫人切罗夫两人已经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特别是女诗人切罗夫因为体形稍微有点胖,所以更为痛苦,我们都走得极慢,我那时候其实也没有心情看风景,因为公园里、景点里都是人。也没有听懂他们说的美语,也不懂诗歌,偶尔我们坐下来交流的时候,我听他们在谈风景与建筑。两位外国人都很友好,我与他们在公园里摆post照了好几张合影。因为之前,我没有读过他们的诗歌,所以,我们的交谈就显得无关紧要的,大致只能拉家常。比如心情,比如风光。不过大部分时间是他们自己在看在感受,程老师给予讲解,我在远远的地方看其他的。有天晚上我们遇到一位北京的女诗人,不记得她的名字是妮子还是叶子,她衣着时尚,穿着长长的衣服,不知道是裙子还是旗袍。在北京人民日报附近一个院子里,树叶都极其繁茂,遮天蔽日,路灯下影影绰绰,我看到她非常妖娆,我早早地休息了,没有打扰她与诗人们的交流。一天,程老师说,我们今天去五环,你去吧,我也无事可做,就随他们一起去了五环苏厉铭老师家里,我记得那个小区的房子是红色的外墙,小区植被也丰富,但是空地里都停满了车,远看红墙绿树,好像郊外山庄一样静谧。苏老师夫人是江西人,她拿着刚从老家带回来的土特产,一种饼子还是什么的来招待我们,然后,她给外国诗人介绍自己的房屋,客厅、主卧、客卧、依次介绍后,还有一个小房间,是保姆的房间,因为长久不用英语,无法记得保姆这个单词,我们以为是nurse,程老师纠正,说用nanny更合适。后来程老师给我寄来了胡夫及切罗夫的诗歌作品,我一直记得切罗夫的《分娩》,“我们必须为自己的孩子寻找身体”,今天重读那篇文章,百感交集,我犯了多大的错误啊,开始错误,一直都错,将来会美好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