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阳新县11名常委班子成员聚焦“四风”,当面锣,对面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你对县里一些长期积累的遗留问题、相对复杂的突出矛盾,处理起来有思想顾虑,不愿意触及深层次矛盾,怕影响自己的进步。”县长朱宏伟率先向县委书记童金波开炮。 “上主席台前,提包别人拿,茶杯别人端,你知道会场底下的干部怎么看?难道你就不能自己拿一拿?”政法委书记吴大洪对童金波的批评辣味不减。(06-19来源: 湖北日报)。 看了这篇报道后,感到阳新县委常委之间的相互批评来得实、来得真、有辣味、有看点。 特别是政法委书记吴大洪对县委书记童金波的批评 “提包别人拿,茶杯别人端,”的批评更让人有些刺痛的感觉。这句话说的事虽不大,却不只是说痛了童金波,而是说到了相当一部分官员的痛处、说到了一些地方官场的软肋。 在一些地方,常常看到官员下乡调研、出外考察、与人座谈、参加会议都专门有人跟着开车门、拎提包、拿杯子,甚至开会时准备的材料、讲话的稿子都事先摆好。那些跟随的人做起这些来非常娴熟,为领导开车门、开电梯门,给领导拎提包、拿杯子、摆材料都好象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十分快捷、非常流畅。领导也享受得心安理得,好象不这样做领导就没了领导的威严、没了官员的形象。 领导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按说,既然是公仆、就应该有公仆意识,就应该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公仆最起码应该做到自己的包自己提,自己的茶杯自己拿,自己进出自己开门,自己开会自己带材料。如果连提包都要别人拿,茶杯都是别人端,进出要别人开门,材料要别人摆,很难想象这样的领导会把群众当亲人,把工作当责任,也很难想象群众会觉得这个领导是贴心的,是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的。可以说,群众见了这样的领导,都会是敬而远之,甚至是侧目而视。群众对领导敬而远之,侧目而视又怎么可能和领导成为鱼水情,向领导掏心窝?领导又怎么知道群众期盼什么?反对什么?拥护什么?满意什么?不了解群众的心声、不知道群众的想法,怎么能够把决策做到群众期盼上,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做不到这些,为人民服务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拎提包、端杯子、开门表面看起来都是小事,实际上反映的是官员的执政理念、群众观点、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到官员的形像、领导的公信力。是不容小视的大问题。有些官员习惯于“提包别人拿,茶杯别人端,”说穿了就是官本位在作祟、是特权意识在作怪,他们的总认为当官了就高人一等,就强人一筹,就应该有谱,有了谱才有威。所以,有些官员一旦职务提升了,特别是当了一把手之后,是脾气见长、架子见大,自己提包、端茶杯就好象掉了底子,丢了形像、失了官威,就变成了专门的“脑力劳动者”、“嘴力劳动者,”,就信奉“君子动口不动手”,什么力气活都要别人代劳。结果这些官员的谱是有了,威也有了,但形像没了,离群众远了,离生活也远了。做决策、干工作就接不了地气,得不到民心。长此以往特权意识在滋长,享受主义也在滋长,稍有不慎就会滑向腐败的泥坑。 因此, “提包别人拿,茶杯别人端”等小问题不能够小对待,而是要下决心认真改,官员不妨先从自己拎提包、拿茶杯做起,以此为切口,不断地转变作风、不断地走近群众!这样群众才会“拥护又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