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医生正在给患者做手术 6月26日是“医师节”,然而,多数人对这个2011年开始设立的节日并不了解。“哪有时间过节”“没时间庆祝……”昨日,记者对医生群体进行走访,不少医生感慨工作辛苦。基于这样的职业压力以及日益尖锐的医患关系,采访中,超过八成的医生表示,不愿再让子女当医生。 手术超20个小时累趴下并不夸张 近日,网上热传“福建医生连续手术32小时累趴在地”。事实上,长时间连续手术的情况,对医生来说是常事,连续上班三四十个小时更是家常便饭 市中心医院骨科医生刘明轩2010年参加工作,他说,最长一个班有30多个小时。“头天晚上值夜班,第二天早上给急诊病人做手术,晚上又值班,第三天还有手术”。 因为太忙,29岁的刘明轩至今单身。尽管已相亲10余次,他基本上一周只能跟相亲女孩见一面,有时,头天说好的约会,因为临时要做手术,只得爽约。很多女孩抱怨:“你实在太忙了,以后哪有时间陪我。” 骨科医生陈刚曾经做过一次手术,历时近20个小时。当时,一名患者十根手指被机器砸断,手术从头天下午两点多开始,直到次日上午七点多才结束。陈刚说,手术做到关键时刻,连吃饭都顾不上,只有等到稍微空闲时赶紧扒几口,实在累得不行了才坐下休息一会儿。 刘明轩说,医生个个都是“铁人”,很多住院医生工作周期有十几个小时,有时碰上重病号、大抢救、大手术,常常几天几夜连续作战。 工作辛苦尚能忍最怕病人不理解 刘明轩说,对工作辛苦,他有心理准备,最让他难受的是病人和家属的不理解。 去年,一名“三无”病人因脑出血被邻居送到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急诊科医生邱浩接诊后,决定对病人做CT检查。病人家属赶来后称没有带钱,不交检查费用。此时,病人病情加重,随时有生命危险。“这种情况不适合做检查,首要任务是抢救。”邱浩和同事立即取消了CT检查,对病人进行抢救。随后又将他送到神经外科做手术,但病人术后病情加重,最终离世。 病人家属对此不解,将病人死因归于“嫌我们没交钱,急诊科医生就不给做CT”,甚至要状告医院。邱浩觉得非常委屈:“抢救生命最重要,跟交不交钱没关系!” 邱浩说,急诊科医患纠纷最多,急症患者和家属情绪都很激动,医生一个语气、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不对,都可能被认为态度不好,也常挨骂。“我们只有调整心态,做好安慰工作”。 近几年来,医患关系紧张成为社会关注热点。采访中,不少医生对其职业持怀疑、否定态度。 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敖祥生认为,医生们的消极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扭转,势必影响医疗事业的发展,导致整体医疗水平下降。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A区副主任、医学博士周东认为,医患双方要多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医生不光要医疗水平高,还要掌握合适的沟通技巧,取得患者信任。 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生邱浩呼吁理性对待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医学不可能包治百病,医患之间要互相理解,战胜共同的敌人‘疾病’。” 超八成医生不愿子女学医 昨日,在襄阳市中心医院随机走访了10名医生,多数称不知道“医师节”,仅有两人称听说过。“没时间过节。”急诊科医生邱浩看着一屋子的患者说,医院最忙、病情最复杂、病情种类最多的就是这个科室。“做医生意味着和节假日无缘”。 对节日的感慨,道出了医生的辛苦:无节假日,手机24小时开机,加班是家常便饭。“会让子女接班从医吗?”昨日,当记者询问受访医生时,超过八成的医生明确否定。 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有9名医生的子女在上大学或已经毕业,没有一个孩子学医。该科主任敖祥生介绍,他的女儿在湖北大学电子信息专业读完本科后,又去国外读研,现在马上要毕业了。女儿读本科时,他就不赞成她学医。在他看来,学医辛苦、耗时长,医生职业风险大、压力大、强度大。“自己辛苦了一辈子,不想女儿再走这条路”。 该院心胸外科副主任陈家军介绍,他们科室也没有医生子女学医,与以往常见的“医生世家”形成明显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