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发生巨亏,谁该担责? 2010年到2013年,社保基金会自营指数化投资组合亏损共计69.53亿元,其中2013年亏损14.7亿元。此外,2013年底,社保基金会未按规定对6只禁售期满的转持股票计提准备,少确认减值损失103.02亿元。(6月26日《京华时报》) 自刮起“审计风暴”的李金华于2008年3月离任国家审计署署长之后,中国的审计部门就变得“温良恭谦让”了。这几年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可以说平淡无味,更多是充当着“老好人”的角色,令民众相当失望。而在“十八大”召开一年半后的今天,审计官员或是受中央反腐力度陡然加大的启示,也一改前几年的“和稀泥”做派,爆出了不少新料,比如该文披露的“国土部7单位违规发津贴等1.25亿”、“央行6单位超标缴五险一金1.8亿”、“住建部超工资总额发工资555万”、“林业局设3624万小金库发奖金”、“住建部13党员干部领分红劳务费73万”、“中科院个别领导兼职领津贴106万”、“卫计委中华医学会收药企赞助8亿”等问题,都是直截了当,哪一条不够“一把手”辞职的?连审计署自家“违规列支经费近百万”也一起晾出来了。而此前却大量使用“某单位”。
而最引人关注的,要数社保基金的严重亏损了。该文以《审计署:社保基金投资4年亏损近70亿元》为标题,明显有将问题的严重性进行淡化的嫌疑。因为“社保基金会未按规定对6只禁售期满的转持股票计提准备,少确认减值损失103.02亿元”,也构成社保基金的损失。 什么是“少确认减值损失”?按照网友的解释,这是按市价和帐面价计算出来的损失。比如当初购入价是10元,如今市场价仅有8元,实际损失就是2元。但如果不做账面调整,不做损失确认,则账面上依然是10元价值,显示的是并不亏损。作为会计专业的笔者,20多年前就知道国企通过这种方法制造虚假利润,没想到掌管老百姓“救命钱”的社保基金会,在20年后还在这么蒙骗国家、蒙骗社保缴费人。 说句实在话,看到以上新闻标题时,笔者是感到相当的震惊!因为这还是第一次听说社保基金已经进入股市了。因为近几年,围绕社保基金是否应该入市的问题可以说争论不休,部分官员一再忽悠为“保值增值”,社保基金必须入市。比如短暂担任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就曾于2011年年底,建议将4万亿元养老金、公积金投资股市。而两年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长戴相龙就曾鼓吹“社保基金入市比例最高可达40%” 而2012年1月,笔者为此还曾撰文《养老金暂不入市,让我过了个放心年》,表达在股市仍不规范的情况下,社保基金贸然进入股市会带来巨大风险。 现在看,幸亏没有完全按照戴相龙、郭树清的意见办,否则养老金的亏空就不是69.53亿元+103.02亿元了,或是10倍甚至更多倍。 问题是,是谁擅自将老百姓的“救命钱”投入“赌场都不如”的中国股市?就目前社保基金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九条早有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国务院还曾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只有存银行和买国债两种投资渠道。 如今,社保基金出现巨额亏损,那么谁该为这样的决策失误甚至违规决策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