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152|回复: 0

[闲谈鄂南] 讨论赤壁之战——我与老师唱了个对台戏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847

主题

1538

帖子

2090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90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4-7-3 20: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讨论赤壁之战——我与老师唱了个对台戏
童力群
2014年7月3日星期四再发表
2004年写作
    我的恩师张国光先生,是湖北大学中文系的教授,是中国水浒学会的常务副会长,今年七十多岁了。
张先生的身材、相貌,像葛优的父亲葛存壮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形象。
张先生1957年当过“右派”,受过劳改农场的苦,过了三十年,他怒批《河殇》,认真劲儿,像共产党员。
我是七七级学生。我最喜欢听张先生讲课。
张先生给我的印象是:口若悬河,天马行空。
我在同学中实在太平凡了,以至于老师们都不熟悉我。
1980年冬初的一个星期天晚上,我信步来到学校的露天电影场,当时放映的是外语教学片,除了外语系百十来个同学在看,电影场空荡荡的。
张先生来了,站在篮球架旁看电影。
我说了声:“张老师。”张先生一楞。
我自称是中文系的。还没来得及报班级和姓名,张先生问道:”你知道金圣叹吗?”
张先生站在朔风里,向我讲解着金圣叹、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厢记。风一个劲儿的吹着,虽不是大风,却颇有些寒气,我已冷得不行了,又不好意思走开。连放的两部电影终场了,外语系的同学们扛着椅子有说有笑的离开。张先生忽然转身走了。这一段时间,少说也有两个多小时!
我写了两篇毕业论文,都是三万多字的,交给了年级辅导员。
后来我才知道,张先生审阅了我的《张孝祥年谱考略》,李悔吾先生、王陆才先生审阅了我的《荣宁二府和大观园》。
现在我想,当时张先生只是知道我的名字。
    待到我做了张先生的“对头”,张先生才将我的名字与我这个人联在一起。
1991年6月,由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地理学会等六个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首届赤壁之战研究会”,在黄州、鄂州两地召开,与会者六十多人。
张先生主张“蒲圻赤壁说”,学兄贺亚先和我主张“黄州赤壁说”,我们两个学生与老师唱对台戏了。
在黄州赤壁宾馆的午宴上,我主动走向张先生。张先生说了一句:“黄冈出人才呀!”又忙于和别人说话。
1995年秋,我到武汉参加学术讨论会,第一站就是母校湖北大学。
我来到中文系的办公室。中文系的主任、副主任都是我的同学,我满以为能见到他们,不料没见着。
有位年轻人说他们开会去了,请我耐心等。我埋头看报纸。
“你们怎么能让他坐冷板凳?他是你们的老师的同学。赶快打电话。”啊,是张先生的声音。
我恭敬的站立着,怯怯的说:“张老师。”
张先生说:“哦,你来了。”又对几位年轻人说:“你们不要小看童力群,他对《红楼梦》很有研究。”
我当时热泪盈眶,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
张先生极力支持我的“兴建华中大观园”的建议。
1998年春,我的三舅李振华先生(武汉市新洲区二中高级教师)来信说,张国光先生邀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张良皋教授,在新洲区政协领导的陪同下,特地到道观河风景区一带考察,以便为“华中大观园”选址。(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具备,华中大观园之事至今未落实,但张先生为此事多次奔波,已经够累了。)
    2001年8月中旬,我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镇的花塘村考察回来。张先生打来电话,详细询问考察情况,并询问兴建“江宁大观园”的可能性。他老先生在电话里说了一个多小时,可见关切之深。
    我是一个因为唱对台戏而被张先生牢牢记住的学生,我至今仍未改变“黄州赤壁说”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