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浠水到黄州的葛洲坝大道,曾因路面平坦宽敞被网友誉为黄冈市最好的公路之一,但现在路面坑洼增多无人过问,让过往司机们倍感压力重重。
连日来,不断有司机向本报反映称,葛洲坝大道来往的车辆速度比较快,但现在路面坑坑洼洼,走这段路就像过“梅花桩”,一不留神遇到坑洼,打方向盘非常容易发生事故,不少车胎都“葬身于此”,更有少数车辆撞向了路中间的隔离带。
车辆遇“坑”常爆胎市民有苦难说
在黄冈从事保险生意的洪光家住蕲春,由于工作原因,他几乎每天都往返于黄州和蕲春两地,途中必须经过葛洲坝大道。“10多公里的路段,四五十处坑坑洼洼,最严重的地方已经形成了10多厘米的深坑,由于汽车底盘较低,一不小心就会‘中雷’,抛锚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但此路是回家最近的途径,尽管路况较差,但也没有办法。”洪光说。
最近,连续的阴雨天气,给原本就有破损的葛洲坝大道带来了更大的考验。连续被雨水冲刷后,已经修补好的路面又陆续出现大小不一的坑洼。网友发帖称:这条道经常有修补,可是一下雨就破成原样了。这一个个坑洼给通行车辆带来不便,有的甚至成为了“马路杀手”。
6月31日,浠水居民杨光从黄州办完事后开车回家,没想到在葛洲坝大道上车被“坑”,爆了胎。“车胎爆了一个,损失有1000元。”他说,车上当时有两个孩子,被吓坏了。
在黄冈市教育局上班的杨先生说,在葛洲坝大道巴河镇麻母村一带,路况是最差的,路况不熟悉的司机开车经过,经常一不小心就进了坑,要么车胎被水坑里的碎石划破,要么避让不急撞向路中间的隔离带,他多次看到有私家车撞向隔离带而“抛锚”。
连日来,本报新闻热线也接到了不少市民电话,一句句“遍地都是地雷阵”和“行车如过梅花桩”的调侃言语背后是大家的无奈。
四五十处坑洼盼有关部门修补
7月1日下午4时许,记者在葛洲坝大道麻母村一带看到,正如杨先生所言,该路面有很多坑洼大小不一,深浅不一。由于这几天下过雨,坑洼里还积满了水,过往的车辆要么缓慢通过,要么得绕开坑洼。
“这一带拖土车和运石头的货车很多,天天从葛洲坝大道上通过,每车都装得满满的,常常有石头从车上滚落下来,逐渐形成较大较深的坑洼。”巴河镇长江村村民范先生告诉记者。他说,前段时间一辆运石子的车经过葛洲坝大道的时候,大量石子落在了路面上。其他车辆经过时,石子就溅了起来,还打伤了人。
一路下来后,记者发现在葛洲坝大道浠水通往黄州的这一侧,有10多处坑洼,考验着过往司机的控车能力。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辆广本轿车在坑前突然一个急刹,车身向旁边扭了一下,避开了第一个坑,为了避开前面的坑,广本轿车保持慢速,不断调整方向,车子在路中央“扭”出了一条曲线。记者发现,遇到车况不熟悉的过往车辆,无论大车、小车都遇到了这样的窘境:躲过第一个大坑,马上就遇到第二个更大的坑,急刹又怕追尾,明知前方是坑也得过。
“这些坑洼多数是被急刹车带出来的,现在坑洼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洪光告诉记者,因为上班的原因,他每天都要经过这个路段。他说,道路出现坑洼原本也不稀奇,但没见人来修补过却不对。长此以往这里坑洼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而这里的车流量又很大,若再不修补,车胎受损或者爆胎还是小事,发生车祸后果则不堪设想。
前面补后面坏,大修造价需8000万元
昔日宽阔平坦的葛洲坝大道,如今却成“搓板路”,对于葛洲坝大道路况的恶化,有市民表示,这里的道路建设中有一部分材料是柏油,炎热的夏季,在烈日的烤晒下,容易出现下陷等问题。
除此以外,也有司机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世纪大道过往车辆太多,尤其是大型车辆过多,同时又超载严重造成的。
“在我的印象中葛洲坝大道曾经维修过几次,但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理。”浠水居民杨光说,简单的修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里的现状,如果路况一直恶化下去,而不从根本上采取措施,必然会埋下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浠水的对外形象和好感。
葛洲坝大道的路况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昨日,浠水县公路局养护科科长周祥介绍说,浠水县政府有关领导在实地考察后,准备协调葛洲坝集团一起来大修此路,因为葛洲坝大道的路权和管理权,尚在葛洲坝集团并没有移交,浠水公路部门只能做些简单的修补,但该路路基不好,前面补后面坏,必须大修才能解决目前局面,15.79公里的造价在8000万元左右。(记者 柯利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