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考高
文/邀月听海
阳历6月刚到,人们就在准备端午节,城市的夜空闪烁着繁华也弥漫着粽子的香味,但我内心绷紧的确实儿子即将高考的那根弦。
6月5号,儿子下晚自习回到家中说,后天就要高考了,明天学校不再统一复习,各班主要任务是做好考生考前的心理调节,早晨也不要像以前起得那么早了。我突然醒悟过来——儿子已经长大,后天就要高考了!五月的夜空星星若隐若现,我躺在床上思绪就如那闪烁的星光。 记得1980年的高考,那几天,父辈们正在忙着收割早稻,怀揣一颗忐忑的心,攒着妈妈塞给的一大把纸币(其实只有十元钱),我走进了考场。那一年我们的作文题是“读《画蛋》有感”。抚平试卷,看着窗外荷枪实弹的白衣警察,窥视监考官一脸的森然,心里着实有些紧张。但想到上车时妈妈挥动镰刀的微笑,爷爷拄着拐杖的嘱托,还有老师一遍遍的叮咛,我心中多了几份感动和勇气,欣然拿起笔写满了十年寒窗后那凝聚亲情的希冀。 第二天清晨,闹钟响起,我一骨碌爬起来正准备叫醒儿子,妻子连忙提醒说,儿子今天不用早自习,可以睡晚一点。我这才想起昨晚儿子交代的话,望了一眼熟睡中那张略显成熟的脸,轻轻收回脚步退出房间,匆匆地洗漱完毕,我骑着电动车疾驰在上班的路上。初夏的早晨,微风迎着车轮将一抹凉爽渗透肌肤,想到儿子今晚将要食宿在学校两天,我这个做父亲的竟没有在临考前给予他一句鼓励的话,心里油然许多愧疚。记得08年大儿子接到大学通知书的那天,我拍着小儿子的肩膀说:“我和你妈妈曾经都是高考落榜的有志青年,我们的大学梦就靠你们兄弟俩来圆了,如今你哥哥圆了爸爸的大学梦,妈**梦就靠你了!”想不到刚刚进入初中的小儿子居然拍着胸脯说:“我决不会比哥哥考得差!”六年的时光宛若弹指一挥间,而正是这弹指间,一个家庭竟然演绎了两代人的高考,滋生了两代人对高考的一往情深。 来到学校正好八点整,离上课还有二十分钟。我拿出手机准备给家里打个电话,催促儿子该起床了。不料,手机响了——是儿子打来的。“爸,你快劝劝妈妈,她见我要走竟拉着我的手大哭起来,搞得我像上战场似的……”我知道妻子的性格,这几年因为一直带病在家,情感深处总是那么弱不禁风。我笑着说:“你傻啊,你妈妈哪里是伤心,那分明是她激动的泪水,因为盼你高考她已经等了18年,18年后你终于可以圆她的大学梦了。”合上电话,心底漾起陈年的期盼,我突然觉得高考的接力棒终于赋予了新的使命。 高考的第一天正是星期六,家里太多的事情总是抽不开身,下午五点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赶到了儿子的考点——蒲圻师范高中。此时正好是考生结束考试的时间,校门外分两排站满了考生的家中,每一双期待的眼睛都随着从校门口涌动的莘莘学子在移动。儿子出来了,那满脸的青春气息远比他老爸那时候要帅气得多。“怎么样,今天的感觉如何?题目难不难?作文题是什么?”我不敢忘记他妈妈在我出门时一遍遍的嘱托,一连问了儿子一串问题。“今天感觉还不错,作文题目是《高山的风景》,我写了一千多字。”我拍着儿子的肩膀,拿出相机定格了走出考场时的那份自信。 回到家里,我连忙将刚才的情况作了如实汇报,妻子娇嗔地说:“就知道吹牛!”但她微笑的表情依然可见其心中的欣慰。随即她拿起电话一遍遍告诉孩子的外婆和舅舅,说儿子高考的心态比她那时要强得多。电话中,她还回忆了当年他们的作文题“一物不扫何以扫天下”,对于儿子的高考作文“高山的风景”她还试着口述了一段呢!看着妻子喋喋不休的煲着电话,我就知道她又深情地回到了当年的那场高考。 是啊,三十多年了,岁月的艰辛丝毫没有让我们忘记那场决定命运的高考,纵然是曾经的“画蛋”和“扫地”延续成了今天“高山的风景”,但那份情结依然氤氲在心。(1400字)
2014年6月8日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