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父亲的猝然离世,哥哥遭遇巨大打击,患上重度精神疾病,最终成了村民们眼中的 “疯子”。而弟弟从哥哥生病开始就陪伴在他身边,至今已走过25个年头…… 这样一个故事,发生在咸安区双溪桥镇三桥村一组,弟弟名叫杨尔亮,哥哥叫杨汉林。 7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双溪桥镇三桥村一组的一栋三层楼房里。这里,正是杨汉林和杨尔亮两兄弟的家。 看着记者进来,斜坐在椅子上的杨汉林,耷拉着脑袋,吃力地从嘴里挤出一个“坐”字,神情呆滞。 回忆起25年前的一幕,弟弟杨尔亮和他70岁的母亲陈友云仍伤心不已。1989年9月,杨尔亮的父亲杨夕坤与邻居杨某发生争吵、打斗,在双方打斗过程中,杨某抽出随身携带的三角刀,朝杨夕坤胸部、肺部连刺三刀,致其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杨尔亮说,当时20岁的哥哥杨汉林也在这次争吵、打斗中受伤。父亲去世后,哥哥精神上受到重大打击,不到一个多月,便精神失常,不言不语。病情发作时,看到人就打骂,经常砸烂家里的锅碗瓢盆。他和母亲,更是没少挨哥哥的打骂。 在三桥村,村民们只要看到杨汉林,都躲得远远的,称他为“疯子”。 “老伴去世后,家庭重担就全部压在小儿子身上。”杨尔亮矮小瘦弱的母亲陈友云拉着记者的手,不停地表达着心中对儿子的亏欠。 父亲离世的这一年,14岁的杨尔亮辍学了。杨尔亮说,母亲一人耕种着6亩田地,还要照兄妹三人,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为了帮母亲分担压力,他没有再去学校,而是一边务农养家,一边照顾患病的哥哥。 后来,哥哥的病情越来越重,每天要吃5种药来控制。杨尔亮在家种田的收入,已无力支撑这些费用支出。这一年,还不到18岁的他,来到了建筑工地上打零工。 对于哥哥杨汉林,弟弟杨尔亮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是呵护备至。为了方便照顾哥哥,杨尔亮每天晚上都和他睡在一个房间。哥哥意识不清,经常发脾气,杨尔亮就陪着哥哥说话,不断开导他。 1999年,杨尔亮照顾哥哥的故事感动了邻村女孩黄燕,两人最终共结连理。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杨尔亮对哥哥的照顾。 每次杨汉林病情发作,打骂村民,杨尔亮都要代替哥哥向他们赔礼道歉;哥哥砸烂了邻居家的电视机、电饭煲,杨尔亮便拿出自己的辛苦钱赔给村民;哥哥不认字,每次吃药,都是杨尔亮分好后,喂给他吃。 面对麻烦不断的生活,杨尔亮的妻子也抱怨过,但每次都被他的大爱深深感动。 2012年11月,杨汉林病情发作的时间间距越来越短,杨尔亮将他送到市里最好的精神疾病医院治疗。这一次,他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1.5万元。 为了继续撑起这个家,也为了照顾好哥哥,杨尔亮不停地在建筑工地打工。好心的亲戚朋友看到杨尔亮这么辛苦,都劝他把哥哥送到福利院。可每每听到这样的劝说,杨尔亮总是笑着说:“只要我在一天,就照顾他一天。” 翻一翻日历,从1989到2014,时间已过去了2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