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081|回复: 0

民生优先的城市更加美好

[复制链接]
来自
上海
精华
11

180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4686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上海市

发表于 上海市 2014-7-11 18: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发放租赁补贴8170户,新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住房155787套;完成18家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对全市1115家和村医私宅设置在一起的村卫生室以及建设不达标的380家村卫生室进行迁建、重建或改建;完成278所学校标准化建设……日前,我市《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正式出台。(《襄阳日报》7月8日)

这无疑是一则最温暖、最受人关注的新闻,至少传递三个信号:对老百姓,这是一个“大礼包”;对干部,这是一根“指挥棒”;对城市,这是一份“决心书”。

首先说“大礼包”。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从两个重要维度对幸福襄阳作了注解:一个是时间的长度,从今年到2016年,确定了三年的时限;另一个是工作的量度,共有13项行动计划,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各个方面,每个行动计划都有详细的目标和标准。一件件实事、一组组数据,预示着城乡居民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交通、饮水等各方面生活条件都将明显改善,展现出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

接着说“指挥棒”。能否坚持民生导向,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检验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和成效的重要标准。从“我们一定要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立场思考问题,带着深厚感情为群众解决问题”的庄严承诺,到“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在全市的生动实践,无不显示出市委、市政府对民生优先这一执政理念的秉承和坚持。“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则是再一次把对民生的关注与重视内化为实际的行动。这份“行动计划”把发展的指挥棒更多指向民生领域,引领各级干部坚持发展为民,真正把百姓的“难事”当成自家的“要事”,把百姓的“关注点”作为自身工作的“着力点”,把百姓的“所想所盼”作为自己的“所干所办”。

然后说“决心书”。早在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就把“幸福感”纳入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很多,既有经济实力,也有科技水平,还包括生态环境,但最终还要归属到人们的幸福感上。民生连着民利,民利决定民心,民心凝结民力。一座民生得到充分保障的城市,一座幸福指数高的城市,必定是充满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的城市。当前,襄阳正在举全市之力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实现这一目标,人是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本质上也是一份以人为本、转型发展的“决心书”,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让襄阳人在与日俱增的幸福体验中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凝聚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强大力量。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强调:“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保障既关乎百姓冷暖,也关乎城市亲和力的提升、投资创业环境的改善。“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既是一份惠民工程的路线图,也是一条襄阳人迈向更加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期盼各级干部积极响应这份民生动员令,迅速行动起来,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把“大礼包”兑现到位,用重民生、保民利、增民惠的实际行动,托举起襄阳人的“幸福梦”和“中心城市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