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hubei.com/xwzt/2014/hbxxb/
四年前,年过半百的张爱芝抱着支持丈夫事业“再腾飞”的美好愿望,在丈夫欺骗下“假离婚”。而当外面的“流言蜚语、风言风语”变成残酷现实时,27年美满家庭却在一朝破碎。 还没有走出脑瘫女儿病逝的阴影,丈夫的背叛对于张爱芝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抛妻弃子的丈夫几乎没有给她留下一分钱财产,名下70多平米的住房也被丈夫过户给他人,用于还债。这场完全出乎意料的家庭变故,让张爱芝跌入无底深渊。 “是自己对婆婆不好?是自己不会勤俭持家?是自己不支持他事业?”为家庭付出了那么多,换回的却是被丈夫抛弃和欺骗。当张爱芝还在觉得自己太不值时,70多岁的婆婆却提出要留下来,希望她能继续照顾自己。 婆婆的决定让张爱芝心里十分矛盾,也把张爱芝从自怜自哀里拉回到残酷的现实中。没了自己的房子、儿子上大学要花钱、自己下岗多年没有固定收入……,毕竟家里没了经济支柱,多照顾一个老人,就会多一份生活的艰辛。
留下吧婆婆 您只当是我亲妈 “如果您非要留下来,让我照顾,我就只当您是我亲妈了。”困境中的张爱芝,最终毅然决定留下婆婆继续和自己生活。她觉得自己无法让老人就这样失望的离去。 自1983年结婚,到2013年婆婆去世,在相处的30年里,在张爱芝心中,婆婆是一个好婆婆,有文化、通情达理,也体贴人。哪怕大孙女一出生患有先天脑瘫、终身不能自理,婆婆从没有指责、怨言;在照顾残疾女儿的24年里,婆婆从未和自己吵过架、红过脸,一直支持自己、理解自己,和自己的感情很深。 “你婆婆蛮好,虽然70多岁,你们在一起生活,有什么坎一样也过得去,老人跟了你那么多年,你也狠不下心来把她丢下不管。”娘家大姐也曾这样劝过张爱芝,在亲戚、邻居眼中,她和婆婆情同母女。 婆婆爱干净,喜欢种君子兰,是个戏曲迷,一生没有做过饭,没有洗过衣服。近30年来,张爱芝一家年年被单位、社区评为五好家庭。“以前,家里很和睦,女儿一直有病,自己勤俭持家,婆媳关系、夫妻感情一直都很好,儿子也听话。”2010年的一个夜晚,72岁的奶奶、50岁的儿媳妇和19岁的孙子,祖孙三代人决定相互安慰、互相支撑过这道“坎”。只是她们没想到,这道“坎”一过就是三年,是那么艰辛、让张爱芝回想起便不禁流泪。 两次中风五次住院 婆媳同吃同睡 自己儿子不争气,整的家里外债高举、抛妻弃子,一直是婆婆闷在心里解不开的疙瘩。老人脸皮薄,禁不起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变得不愿意下楼,喜欢闷在家里。此后的三年里,婆婆再也没有离开过张爱芝,上街买菜、逛超市、出门旅游,都跟在身边。 在老人没有儿子的日子里,张爱芝更加体贴照顾婆婆。老人没有牙齿,只能吃“软食”,张爱芝包饺子、擀面条、蒸馒头变法的换口味;每天悉心婆婆做一个能吃得下的“软菜”:豆腐、蒸水蛋、番茄炒鸡蛋……。 因为一直闷着怄气,本来就有患有脑梗的婆婆,身体越来越差。几年中,老人曾五次住院,其中两次中风、一次洗澡滑到骨折。期间,都是张爱芝24小时陪护在病床前,医院的医生护士、同房病友一直以为她俩是亲生母女。为了方便照顾,她和老人同睡一张床,不嫌脏不嫌累。 婆婆在75岁那年被诊断出患有胰腺癌,在最后的日子里,老人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抠屎抓尿,那还是家常便饭。”张爱芝每天给老人喂饭、擦洗身体、清理大小便,有时婆婆便秘,还要为她抠便……。那段时间,50多岁的张爱芝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 婆婆离世后,给张爱芝留下的,只有无限的思恋和至今未愈的腰间病痛。老人移民到加拿大的女儿,回国看望老母亲时曾说:“您老这一辈子也算是幸福的,毕竟病重的时候,有儿媳妇在跟前伺候着,一时一刻都没有离开过你。” 她是咱家的恩人 以后要好好孝敬她 “奶奶说,你是咱家的恩人,要我以后好好报答你、孝敬你。”老人临终前,留给孙子的最后嘱咐。儿子经常对她说:“妈妈,你放心,我会努力的,房子会有的,等我好好干几年,就可以付给首付。”张爱芝觉得到自己这个年龄,,其实很多东西都已经无所谓了。 张爱芝“熬”了三十年,走完自己的“媳妇”生涯,也在默默的期待那一天也能变成“婆婆”。三十年里,张爱芝将全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小家里,没有保家卫国的壮举,也没有一飞冲天的豪情,只有一个地道中国媳妇对子女的爱、对长辈的孝、对家庭的坚守。 1983年结婚;第二年女儿出生时脑瘫,终身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离不开人,全靠张爱芝每天背出背进,一直照顾到女儿24岁去世……; 1993年儿子刚满2岁,张爱芝办理停薪留职,背着女儿到深圳打工三年,一边为香港老板烧火做饭,一边为女儿找医生治病……; 2003年单位改制,下岗回家后的张爱芝,将主要精力放在照顾残疾女儿、孝敬公婆上,同时,在外打工贴补家用……; 2010年离婚,张爱芝带着婆婆重新开始生活,老人先后5次住院,都是她忙前忙后。期间,更是凭着每月帮厨打杂的一千多元工资,将儿子供到大学毕业……; “人在做天在看,好人总有好报。”这是张爱芝对刚刚参加工作的儿子说得最多的话,她期待儿子走入社会后,要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做一个好人,知道“感恩”的人。 儿子对她说的最多的是:“妈妈,往前看,莫回头,回头两眼都是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