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赤壁”肤浅之二 ——“打对折”计算赤壁战役曹军的人数 童力群 2014年7月14日星期一 易中天先生在《易中天品三国》里评说了赤壁战役。 我将“易中天先生在《易中天品三国》里评说赤壁战役”简称为“易中天品赤壁”。 《易中天品三国》第二部是《孙刘联盟》,第24集是“赤壁疑云”。 一、“再打个对折也有十万” 《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赤壁疑云》写道:“而且《周瑜传》的正文说得很清楚,说:‘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这是《三国志·周瑜传》正文记载的,也就是说曹操这个时候应该有几十万人,到底是几十万我们搞不清楚,学术界的说法有五十万、四十万、二十万这样几种,就是我在上集也算过账,八十万打个对折四十万,再打个对折二十万,再打个对折也有十万。” 二、“打对折”有点可笑 “八十万打个对折四十万,再打个对折二十万,再打个对折也有十万。” 乍一听,好像是顾客在皮草城里与商贩砍价。 堂堂的易中天大师,滔滔不绝的《品三国》的顶尖三国学专家,竟这样来说赤壁战役曹军的人数,实在是可笑! 三、“搞不清楚” 易中天先生说:“到底是几十万我们搞不清楚,学术界的说法有五十万、四十万、二十万这样几种”。 显然,易中天没有下功夫去认真的“搞清楚”。 四、“便传令起大兵五十万” 《三国演义》第四十回写道:“操曰:‘吾所虑者,刘备、孙权耳;余皆不足介意。今当乘此时扫平江南。’便传令起大兵五十万,令曹仁、曹洪为第一队,张辽、张郃为第二队,夏侯渊、夏侯惇为第三队,于禁、李典为第四队,操自领诸将为第五队:每队各引兵十万。又令许褚为折冲将军,引兵三千为先锋。选定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出师。” 《三国演义》第四十回写了“便传令起大兵五十万”,不知易中天先生所言“学术界的说法有五十万”是否来源于此? 如果易中天先生所言“学术界的说法有五十万”真的来源于此,那就确实贻笑大方了! 我问易先生:你在《百家讲坛》上《品三国》,到底是讲《三国演义》还是讲三国的历史? 五、周瑜说赤壁战役曹军有二十三万人左右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注《江表传》曰:“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及会罢之夜,瑜请见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 六、“操率三十万众来向荆州”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写道:“恪乃著论谕众意曰:‘……近者刘景升在荆州,有众十万,财谷如山,不及曹操尚微,与之力竞,坐观其强大,吞灭诸袁。北方都定之后,操率三十万众来向荆州,当时虽有智者,不能复为画计,於是景升兒子,交臂请降,遂为囚虏。’” 七、我的观点:赤壁战役荆州范围曹军有三十七万人 (一)赤壁战役的起止时间及范围 赤壁战役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形成三国鼎立的关键战役。 其时间,从建安十三年(208年)的七月到年底。 其范围,以荆州的南郡、江夏郡为主,以扬州九江郡的合肥、当涂为辅。 赤壁战役包含如下战斗:中庐战斗、临沮战斗、宜城战斗、长坂坡战斗、汉津战斗、烧排战斗、赤壁初战、合肥战斗、当涂战斗(当涂即今安徽省怀远县,在合肥之北,在蚌埠西侧。)、赤壁战斗、乌林战斗、华容战斗、夷陵战斗。 赤壁战斗,俗称“火烧赤壁”,是赤壁战役的关键战斗。 (二)“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写道:“恪乃著论谕众意曰:‘……近者刘景升在荆州,有众十万……’”。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注《江表传》曰:“瑜请见曰:‘……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刘表的军队人数,诸葛恪说有“十万”,周瑜说“亦极七八万耳”,谁说对了呢? 我认为:诸葛恪和周瑜都说对了——诸葛恪说的是刘表军队的总数,周瑜说的是已经投降曹操的刘表军队的人数。 刘备的军队一万人,都是刘表的军队。再说细一点,刘备原来从北方带来的的基干部队充其量只有三千人,即赵云率领的一千骑兵,关羽、张飞率领的两千步兵,其余七千人都是刘表划拨给刘备的,其中有步兵与樊城水军。 刘琦的江夏郡军队一万人,都是刘表的军队。 荆州南部四郡(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基本上位于今湖南省)的军队,火烧赤壁之前还来不及投降曹操。火烧赤壁之后,刘巴奉曹操之命,凭三寸不烂之舌招降了这四郡军队。 因这四郡长年没有战斗,也不用着急抵御曹军、孙军,军队数量不会很多,所以我假设这四郡军队合计有一万人。 总之,刘表的军队有两万人没有投降曹操,有一万人还没来得及投降曹操。 “有众十万”, 10万人减去3万人,得7万人,与周瑜所言“亦极七八万耳”相吻合。 (三)“不过十五六万”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写道:“恪乃著论谕众意曰:‘……操率三十万众来向荆州……’”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注《江表传》曰:“瑜请见曰:‘……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两者相比,相差一倍。这也许是当年周瑜派出的斥候(侦察兵)所得的情报有误。 两者相比,相差一倍。这也许是周瑜为了坚定孙权抗曹的决心,耍了一回小聪明——“运兵过半”是当时的规律,将曹军的运输部队扣除,曹军的纯作战部队正好是“不过十五六万”。 周瑜、程普的三万精兵,是不计运输部队的。 (四)我的观点:赤壁战役荆州范围曹军有三十七万人 赤壁战役跨荆州与扬州。扬州方面,孙军的人数占绝对优势,而且是孙军一直处于攻势。周瑜、诸葛恪所言曹军“北军”人数,皆为荆州方面。 因此,我只讨论荆州方面的曹军“北军”人数。 “恪乃著论谕众意曰”,事在公元253年初,与赤壁战役的公元208年,相距45年。诸葛恪能否定45年前周瑜的说法,必有根据。 因此,我讨论荆州方面的曹军“北军”人数,取诸葛恪之说“操率三十万众来向荆州”。 于是,赤壁战役荆州范围曹军以“北军”三十万加刘表降军七万,总数为三十七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