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人力客运三轮车在汽车道内穿行 记者 韩旭 摄
核心提示
随着大城市建设的推进和大交通格局的构筑,人力客运三轮车越来越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大交通时代,人力客运三轮车该何去何从?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大家一致认为,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人力客运三轮车到了该退出城市交通体系的时候了。
弊端多多严重阻碍城市交通
市人大代表方思党说,2008年、2009年、2010年,他连续3次提交议案,建议人力三轮车退出客运市场。方思党说,襄阳人民广场、火车站、新华市场周边成为人力三轮车的“重灾区”。这些地方不仅人流、客流量大,还经常有人力客运三轮车聚集,严重阻碍城市交通。
市人大代表刘家国也多次提交议案,呼吁人力客运三轮车停止营运。他认为,人力客运三轮车挤占公共交通资源,但效率低下,已经不适合襄阳城市发展需要了。
市政协委员冯善友说,人力客运三轮车是城市最古老的交通工具之一,但目前已跟不上人们生活和城市发展需要,建议大力发展城市现代化公共交通,取代人力客运三轮车。
市规划局市政规划科科长杨晓东、市交警支队秩序科彭科长家才均认为,襄阳人力客运三轮车是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的。那时候,公交线路、公交车数量都很少,人力客运三轮车确实为老百姓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已初步建立,人力客运三轮车该退出市场了。
市社科联副主席陈新剑在发言中说,他个人非常赞成人力客运三轮车退出城市交通体系,同时建议政府组织工作专班,公平、公正地做好三轮车车主的补偿及安置工作。他还建议,人力客运三轮车退市后,政府应该大力发展“微循环”交通,解决老百姓“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百米”的问题。
各界声音退市是必然选择
方思党(市人大代表):乱停乱靠、随意穿行、随口喊价、加装动力装置……襄阳已经成为人力客运三轮车的“重灾区”,其安全隐患不言而喻。即便是下雨天,我宁愿步行,也从来不坐三轮车。
刘家国(市人大代表、市立业实业公司负责人):赞成人力客运三轮车退市,号召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为客运三轮车主提供工作岗位。市立业实业公司可以安置两到3名真正困难的人力客运三轮车车主,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享受正式职工待遇。
冯善友(市政协委员):人力客运三轮车危害多多。不遵守交通规则,对市区红绿灯视若无睹,有无车时任意横穿机动车车道,造成人车堵塞;不分主次干道经常行驶在机动车车道上,速度缓慢,严重侵占公共社会资源;随口喊价,经常引发争端。
陈新剑(市社科联副主席):赞成人力客运三轮车退出城市交通体系。人力客运三轮车曾经给百姓带来便利,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显现。主要体现在:影响城市交通、占用公共交通资源,且效率低下、安全性能差、违法经营难以管理等。
彭家才(市交警支队秩序科科长):上世纪90年代初,全市公交线路只有16条,公交车也只有200多辆,群众迫切需要像人力客运三轮车这种交通工具。如今,市区已有78条公交线路、1170多辆公交车(数据还在不断变化)。除此以外,出租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已经建立,作为安全隐患重重、通行效率低下的人力客运三轮车,到了该退出市场的时候了。
另外,人力客运三轮车主大多没有经过交通安全法规的培训,车辆没有保险,没有赔偿能力。
见证历史渐行渐远渐无声
据统计,目前襄阳市区有证人力客运三轮车有958辆,经历了无序发展到统一管理的不同阶段。
1949年后,三轮车已是市区主要载人运输工具。1958年东风公社成立后,下属民间组织——东风三轮车公司,经营人力三轮车,车型为车箱前置式三轮车。
1966年,襄阳成立公用汽车公司后,人力客运三轮车逐步减少。
改革开放后,人力客运三轮车又逐步增多。1989年,市客运管理处成立后,对人力客运三轮车实行统一管理。
1991年,市政府出台《人力三轮车管理暂行办法》,统一人力客运三轮车车型为车箱后置式,并建立了年检制度。同年,市政府核发了351本人力客运三轮车营运证;1999年又投放607辆,至今一直维持958辆的规模。2003年11月,本市实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客运出租汽车、三轮车行业从建设部门移交到交通部门。
起初,城区车辆相对较少,交通宽敞顺畅,人力客运三轮车起步价1至2元,确为市民出行带来方便。如今,城市道路日渐拥堵,再加上各种违法驾驶,人力客运三轮车饱受诟病,社会各界纷纷呼吁政府严管,直至让其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