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250|回复: 0

[闲谈鄂南] 图说东汉五赤壁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847

主题

1538

帖子

2090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90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4-7-16 07: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童力群按语:
求实先生之《图说东汉五赤壁》,主张“江夏赤壁说”。其否定“蒲圻赤壁说”,甚为有力。吾今转录之。
2014年7月16日星期三
《汉网社区》网
图说东汉五赤壁
求 实
2012年9月30日
    三国遗迹湖北多。长期以来,湖北就有五赤壁之说:汉阳、汉川、黄州、蒲圻、江夏。(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没有蒲圻,取而代之的是嘉鱼。其实,嘉鱼原曾是由蒲圻划出的,因此蒲圻、嘉鱼赤壁当为一处。)它们是:      
    汉阳赤壁,在今武汉市蔡甸区东侧约四里汉水南边城头山,古称临障山,原名乌林,又名赤壁。一山两名。
     汉川赤壁,在今汉川县西约八十里处,名赤壁街,今仅为一坡地。街之北为汉北河,传为汉水故道。河北岸今有一镇名垌冢,与赤壁街相距约二十多里,明前即名乌林。
    黄州赤壁,在今黄冈市城区东赤鼻矶处。原本紧临长江,后因江滩泥沙淤积,今已远离江边两三里了。黄州赤壁因苏东坡故,又称文赤壁。   
    蒲圻赤壁,在今赤壁市区正北长江边烈火岗处,又称武赤壁。   
    江夏赤壁,即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南约八里长江边的金矶山。因江夏区原曾名武昌县,故又叫武昌赤壁。
    附江汉五赤壁地图、汉阳、汉川、黄州赤壁卫星地图  
自古一来,各种史料和方志大家,一直为何处为东汉赤壁战场的真正旧址而意见不一。其中有据理力争者,但也不乏牵强附会者。
至使出现三个华容(监利东北毛市镇华容道、湖南华容东北倒马崖华容道、鄂城西北华容镇),四个乌林(洪湖东北乌林镇、汉川西北垌冢、蔡甸东北城头村、团风县城),五个赤壁。
就其产生的影响而言,唇枪舌剑的赤壁之争,丝毫不逊于当年峰火狼烟的赤壁之战。
    对于赤壁的具体位置,最早、最有参考价值的当为三部史志。一是距赤壁之战约70年开始著书的《三国志》;一是相距约230年成书的《荆州记》;再就是相距约300年成书的《水经注》。
    《三国志·卷一·武帝纪》写道:   
   “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指孙权欲攻合肥,曹另派军逼退孙权)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虽然古地名、位置可能与今略有不同,但从文中江陵、巴丘(岳阳一帯,洞庭湖曾名巴丘湖)、赤壁等地名中仍可知,当时的赤壁应在长江旁,而且离岳阳不远。   
   《三国志》始作时间距赤壁之战不远,且被奉为正史,因此仅凭此短短几句,就可立毙汉阳、汉川两赤壁之说。而黄州赤壁离巴丘尚远,时隔沙羡县(治涂口)、鲁山卻月城等要地,若曹军逼近黄州,此几地不可一个不提。因此黄州赤壁之说也难于成立。(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赤壁应在长江南,而黄州赤壁却在长江北……)
    上述说法在当今学术界已被达成了共识。因此,东汉赤壁真正遗址处直指蒲圻、江夏两地。
     附《三国志》摘录
《荆州记》中则记到:
    “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黄盖此剩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乌林、赤壁其东西一百六十里。”
     也正是这句看似清楚,却使人难于明白的廖廖数语,竟成了一千多年来赤壁之争的焦点死结。
执蒲圻赤壁者说:白纸黑字,上文明明写作“蒲圻”,赤壁当在蒲圻!再者说,《三国志》在讲到巴丘后就提到赤壁,两地不会太远,就该当数蒲圻赤壁!
     执武昌赤壁者则说:蒲圻赤壁与乌林隔江相望,而文中称“乌林、赤壁其东西一百六十里”。唯江夏赤壁则合此说!
     笔者查了一下资料,《荆州记》问世时(437年前后),蒲圻县(治竟口)、沙阳县(治沙阳堡。嘉鱼县前称)、汝南县(治涂口。原沙羡)均在,但《荆州记》为什么没提到呢?这显然对江夏赤壁说不利。
     不过,笔者又查到,赤壁之战时尚无蒲圻县,自夏口至蒲圻地界均属沙羡县。约223年,吴曾省(撤)沙羡,析(分)设蒲圻。只是不知蒲圻是否已辖至赤矶山?另外,蒲圻初治竞江口(旧址在今西粱湖西畔衙门咀),280年迁至蒲圻洲(旧址在今嘉鱼县西北边江中),371年又迁回竞江口。(上述年份各说稍异,仅供参)蒲圻洲、竞江口距江夏赤矶山均约一百里。若如此,从文中“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看,赤壁就可能指的就是江夏赤矶山了。
      附蒲圻一带沿江地图
在《水经注·三十五卷·江水三》中,则详述有自上游白螺山(今洪湖县白螺镇),到下游大军山(今蔡甸区大军山)段长江上的情况。今就笔者的理解,抄录几处主要地名供读者参考。(为便于理解,凡在江北地名用红色字,江南者为粉红色字,江中者为兰色字,引文括号内为笔者注)。   
     白螺镇至乌林段:
   “江水又左迳白螺山南,右历鸭兰矶(今道仁矶,原在江中)北,江中山也……江水左迳上乌林南,村居地名也。又东迳乌黎口,江浦也,即中乌林矣。又东迳下乌林南,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江水又东,左得子练口……南直练洲……”     
     此段中提到了乌林,并说“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需要指出的是,此处并未提到乌林对岸的赤壁。
     乌林至嘉鱼段:  
    “江之右岸得蒲矶口,即陆口也……又东迳蒲矶山北,北对蒲圻洲……洲头即蒲圻,县治也……又迳鱼岳山北”   
     此段中提到江中曾有蒲圻洲,蒲圻县城在洲头上。
     嘉鱼至大军山段:  
   “江中有沙阳洲,沙阳县治也……江之左岸有雍口,亦谓之港口。东北流为长洋港。…冈上有故城,即州陵县之故城也…港水东南流注于江,谓之洋口。南对龙穴洲,沙阳洲之下尾……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江水东迳大军山南……右则涂水注之……西北流迳汝南侨郡故城南”
    此段提到沙阳洲,沙阳县治在洲上。文中又提到江北有处长洋港,港经“州陵县之故城”(今洪湖新滩口镇),似为今牌洲湾前身,说明当时长江主航道未绕经此弯,当为直行。并说到江南侧的赤壁(今赤矶山),即“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另外还提到涂口东侧的“汝南侨郡故城”(今金口镇,时为汝南县治)。
    附鸟林至赤矶山示意图、江夏、蒲圻赤壁卫星照
从以上可看出,郦氏显然将赤壁定位在今金口赤矶山。因为《水经注》根本就未提到乌林对面有一处赤壁山,更不要说这里是赤壁之战旧址了,因此有人撰文认为《水经注》所述的百人山为乌林旁的黄蓬山,赤壁在今蒲圻处。当误。因为他们之间还隔着蒲圻、沙阳两个县城呢。
     这其中,曾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议的是:
    “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
     执蒲圻赤壁者说,百人山是乌林附近的黄蓬山,与百人山相对的就是蒲圻赤壁。看过上述《水经注》摘录后可知:百人山就是今汉阳纱帽山,赤壁山即是今江夏赤矶山。
     因此,想拿《水经注》来说赤壁在蒲圻,显然行不通。
     而此后的唐宋各代书著,或是后志承(抄)前志,或是围绕似上三部史志争论不休,不提也罢。
     不过,近代又提出一个钟祥赤壁,称址在今钟祥西北中山口碾盘山。如果说是东汉、三国时的一个古战场,探讨一下也罢,但若也说是东汉赤壁,则只能会走进一条死胡同。
     附钟祥赤壁卫星
长期以来,由于江夏赤壁一味韬光养晦,与黄州赤壁的锋芒毕露相比,蒲圻赤壁说的理由又相对充分,加之在附近(含江对靣洪湖县境)又发现诸多三国遗物(其实并不一定都是赤壁之战时的遗物)。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圻”字有点生辟,许多人竞认作“昕”字。但其主要原因,那就是蒲圻“朝野”的重视努力,上下一心,多次吁请将“蒲圻”改名为“赤壁”。
    1991年,蒲圻还曾将自已的研究成果投送原中科院学部委员,辞海编写組的谭其骧(1911-1992)。谭曾提笔回复:
    “江汉间濒江之山称赤壁者殊多,当地人辄以为汉末周瑜破曹操处,何者为是,讫无定论。惟唐李贤注后汉书刘表传,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王存元丰九域志、欧阳忞舆地广记,固无一不言在乌林对岸之鄂州蒲圻也”。
     蒲方得到此文如获至宝,认为是对蒲圻赤壁的肯定。其实谭老只是说他人(唐宋)都说赤壁在“鄂州蒲圻”。至于对否,在蒲圻的什么位置,还是由后人再去考证吧。(谭老第二年81岁高寿时去世)不过,从中也可看出,谭老可能也认为在原《辞海》中,对所注赤壁即江夏赤矶山的肯定有所不妥,还待考证。
     附谭其骧复信、1979年版辞海说赤壁书照
1998年6月,民政部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公布蒲圻市更名为赤壁市。一场延续一千多年的赤壁归属地之争,似以盖棺定论—尽管尚有不服者。
    然而近据报载,今年5月间,《辞海》编写班子来赤壁考察,赤壁市力请再版《辞海》时,将赤壁词条中原称在江夏的赤矶山,改为赤壁市的赤壁。然却被婉拒,被推至下次改版再说。
    笔者无意在此探讨蒲圻、江夏两赤壁的“正宗”,然却赞成这种慎重审史的作风。
    这里顺便再说几句:“三国赤壁”实应为“东汉赤壁”,因虽是曹、刘、孙三方的一场决战,但都还未面南称孤。当然,约定俗成,亦无大碍。
    另外,“火烧赤壁”也应叫作“赤壁之战”。有人还说赤壁为什么是红色的?那就是被火烧(映)红的。实际上火烧的并不是赤壁。《三国志.周瑜传》曾述:双方“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后来还是黄盖献计,并用火船烧毁曹军在江北的营寨。因此火绕的并非赤壁(传烧的是乌林,但无力证)。
    另外还建议,《辞海》若是再版时,赤壁大战词条不妨暂用“一说在蒲圻(今赤壁市),一说在江夏”代之,以便给人们留下一个深入研究的机会与时间。
        附报纸相关报道照、《三国志·周瑜传》书摘、原历史教材赤壁址  
                        拙文完,欢迎指正。祝网友中秋、国庆双节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