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圻赤壁不够“中江举帆” 童力群 2014年7月17日星期四 一、史书的记载 《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写道:“至战日,(黄)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于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艘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败,曹公退走。” 《资治通鉴》建安十三年条下云:“(黄盖)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艘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二、《江表传》的记载具有权威性。 《江表传》的作者是虞溥。虞溥是西晋的鄱阳内史。 内史——西晋诸侯王国掌民政之官称内史,相当于郡守或太守。 《晋书•虞溥传》写道:“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时疆场阅武,人争视之,溥未尝寓目。” 这说的是虞溥专心读“坟籍”——古代典籍。 虞溥生于公元250年前后,比《三国志》的作者仅晚出生十几年。62岁卒于洛阳。 其子虞勃将《江表传》上呈东晋元帝司马睿,司马睿诏藏于秘府。 因此,《江表传》的记载具有权威性。 值得注意的是: 1“蒲圻赤壁说”对《江表传》关于“中江举帆”的记载从来没有异议! 2黄盖湖有黄盖诈降是赤壁市津津乐道的事情。 二、整个江面有七里宽 黄盖诈降的江面有多宽呢? “中江举帆”后,黄盖部队的船向前行进了好远,才是“去北军二里余”。 因此,“去北军二里余”是“中江举帆”后的多半行程。 显然,“中江”有3.5里,整个江面有七里。 不论是蒲圻赤壁的江面,还是黄州赤壁的江面,垂直到对岸,都没有七里。 但是,我们将“东南风”的因素考虑进来,事情就不简单了。 三、黄州赤壁的江面有七里宽 长江在黄州赤壁处,呈直角状态,即长江由正北方沿赤壁西侧流下来,然后改为正东方沿赤壁南侧流过去。 黄州赤壁在西北方,鄂州城区在东南方。关键是长江是自正西向正东流去! 刮东南风正好由东南方向西北方刮过去,风在江面上斜吹,正好有七里江面。 若不信,你可以在地图上量一量。 四、蒲圻赤壁的江面没有七里宽 长江在洪湖、蒲圻一带,由西南流向东北。 蒲圻赤壁山与洪湖的乌林相对:蒲圻赤壁山在东南,洪湖乌林隔江在西北。蒲圻赤壁山与洪湖的乌林的江面垂直是2.6里,刮东南风时,两地江面的距离仍是2.6里。 显然,蒲圻赤壁的江面不够“中江举帆”! 五、蒲圻赤壁的江面不够“中江举帆” 六、“中湖”不是“中江” 某些蒲圻人说:“我们有黄盖湖。黄盖湖能满足‘江面有七里宽’的要求。” 这一条其实很可笑。 黄盖湖东北角距离蒲圻赤壁山有32里。中间还隔了个沧湖。【据湖北省测绘局制印队编制的《湖北省地图册》,湖南地图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 黄盖湖,位于湖南、湖北两省交界处。西、南岸近三分之二区域属湖南省岳阳临湘市管辖。北、东岸三分之一区域属湖北省赤壁市管辖。有13万亩。 《江表传》把“江中”称为“中江”,我们可将“湖中”称为“中湖”。 黄盖湖在蒲圻赤壁山的西南方。黄盖湖水面由西南到东北,足有20里。其“中湖”(湖中)有10里,超过“中江”一倍多。 然而,“中湖”绝对不是“中江”!因为“江”是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