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圻赤壁并不是真正的赤壁——高中语文题库 童力群 2014年7月17日星期四 袁术得了传国玉玺,成了众矢之的。 赤壁市在“赤壁战役主战场”历史范畴里,自从成立赤壁市,也成了众矢之的。 没有任何地级市或县级市要“赤壁市”这块地名牌子。即使是白送也不会要! 但赤壁市的某些人以“赤壁市”这块地名牌子,作为蒲圻赤壁在“赤壁战役主战场”历史范畴里胜利的重大标志,紧接着傲视群雄,力图踏平群雄。 然而,除了七个赤壁外,全国各界各地,对蒲圻赤壁“不服周”的单位与个人层出不穷。 高中语文题库否定蒲圻赤壁,实在是令人很扫兴! 附录: 《在线题库·高中语文》登载如下: 试题基本信息: 【ID=108322】 (现代文)赤壁今何在 试题类型:现代文阅读 试题难度:一般 更新时间:2010/1/2822:12:0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赤壁今何在 赤壁之战虽为陈迹,但关于“赤壁”的地点,从唐代争论至今。据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和王象之《舆地纪胜》所记,今武汉市蔡甸东临障山、汉川县西赤壁山、黄州市西北赤鼻山、赤壁市西赤壁山(又名石头口)和武汉市武昌西南赤矶山,都被认为是“赤壁之战”的赤壁山。 赵、王二人文后点评:前二说,混赤壁与乌林为一地,又皆远离长江,且在江北;黄州说也把赤壁置于樊口对岸的江北,皆与“赤壁之战”形势不合。 赵、王明确肯定赤壁山于今武汉市武昌西南的赤矶山。 关于赤壁市赤壁山之说,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明确肯定:“赤壁山在(鄂州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 此说后被赵彦卫否定:“指今石头口为其地,然石头口初未尝以赤壁名。” 李吉甫的蒲圻赤壁说,确实经不起推敲。 曹操初战败后,以乌林为大本营,陈兵于江北沿岸,孙、刘联军则于赤壁上下的南岸。周瑜采用黄盖溯江西上诈降、中流放火烧连营、精锐继后追击这“三段之计”而大败曹操。可见,乌林与赤壁之间,应有一定的上、下游间距,绝不可能是南北隔江相对。 另据《三国志》载,其时曹操数十万大军已沿江东下,双方兵力悬殊,孙、刘联军只能在重兵保卫大本营夏口的前提下,派出适量人马至夏口的前哨及数十里之内的大、小军山一带游弋设防,再远之处就属分散兵力,更不用说远在数百里之外的蒲圻赤壁山了。 主张“赤壁”于今武昌西南一带的,主要是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郦为江南诸水作注时曾参阅大量南方文献)与南朝盛弘之经数年实地查勘和访问而成的《荆州记》。 《水经注》“乌林—赤壁”河段中记载“江水又东径下乌林南”,郦道元即说,“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水经注》又载,江水又东径陆口、蒲圻洲、蒲圻县等地后,“左径百人山南,右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百人山,马征麟《长江图说》指出,即今武汉市西南长江左岸的纱帽山。和百人山隔江相对的“赤壁”,便是《云麓漫钞》中最终确定的今武昌西南长江右岸的赤矶山了。当地村民至今仍能在附近山上、田内、江边捡到箭镞等战争遗物。而盛弘之《荆州记》中说:“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乌林,周瑜、黄盖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赤壁、乌林其东西一百六十里。”可见,“赤壁与乌林相对”于长江断面上,不符合此次战役的逻辑。 但郦、盛二人的记述,何以屡遭否定? 关键是,长江“乌林—赤矶山”河段,长度已达260里,超出南朝时100里。南朝以前,该河段属顺直分汊河型,隋唐后演变为弯曲分汊河型。簰洲湾弯道的形成,使长江河道延长将近100里。 由此,赵、王二人引用《水经注》关于乌林、赤壁的记载后即说:“据此则赤壁、乌林相去二百余里。”杨守敬的《水经注疏》虽认同郦、盛二人的结论,但不解长江长度之变化,而据乌林以东160里,定赤壁于今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虽较为接近史实,但也是错误的。 【小题1】“蒲圻赤壁”并不是真正的“赤壁”,以下表述不能成为这一论断依据的一项是() A.“蒲圻赤壁”位于长江北岸,其地理位置与历史上的“大战”形势不符。 B.赵彦卫以石头口起初没有“赤壁”之名而否定赤壁市赤壁山为“赤壁”。 C.孙、刘联军分三个阶段击败曹操,可见乌林与“赤壁”存在上下游距离。 D.从双方大本营的位置,可见“赤壁”在蒲圻也与当时兵力强弱形势不符。 【小题2】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对古代某一地名的确定,既要依据相关的典籍,还应辅以必要的实物加以佐证,如出土的文物、发现的遗迹等。 B.《水经注》与《荆州记》的相互印证说明: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密切结合才能在历史地理学方面得出正确结论。 C.从南北朝到南宋的七八百年间,在长江河道不断延长的影响下,乌林与赤壁两地间的距离也增加了至少40里。 D.如果杨守敬的《水经注疏》能够了解到古今长江河段长度的变化情况,完全有可能得出更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 【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选出对“赤壁今何在”这一问题的探究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郦道元提出赤壁之战发生在今武汉市武昌西南长江沿岸,成为后世考证“赤壁今何在”的重要论据。 B.盛弘之以实地查勘和访问,提出赤壁、乌林同在长江南岸,二者东西相距一百六十里,证明了“赤壁与乌林相对”观点的谬误。 C.赵彦卫、王象之二人辨析了关于“赤壁今何在”的多种说法,最终得出“赤壁山在(鄂州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这一确定的结论。 D.本文作者揭示了长江河道延长百余里的历史变化真相,对郦、盛二人“屡遭否定”作出解释,从而肯定了赵、王二人对“赤壁今何在”的正确判断。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