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兰桂腾芳 于 2014-7-17 18:41 编辑
师道尊严 文 / 兰桂腾芳 大雁南飞,枯叶洒落。小麦种子都钻到肥沃的土壤里准备生根发芽。村民们走出黄土地坐上麻将桌。 张秀才,儒教之徒,读书之人,高雅之士。以道德为行为之准则,以纲常为修身之基础。只闻书香,不落俗套。只与鸿儒为伴,不与白丁为伍。只以笔墨休闲,不用麻将消遣。眼下无所事事,顿觉空虚无聊。欲谋生财道,图赚过年钱。备足干粮,整装行囊,背井离乡。 夕阳斜照,暮色垂降。张秀才早已是精疲力竭饿肚饥肠。环顾四周,眺望八方。前面隐隐约约出现一个村庄。恰似天上掉下馅饼,犹如沙漠出现绿洲。好像落水者抓到了一根稻草,亦若口渴者望见到了一片梅林。张秀才精神大振,信心倍争,奋不顾身地朝着村庄狂奔。 月光初照,油灯始亮。张秀才走进村庄已经是夜幕笼罩。家家闭门关窗,户户挑灯执纺。张秀才挨家挨户拍门叫主,求爷告奶,喊爹唤娘。终于有一家慈善门户愿意收留。张秀才借来一碗白开水,掏出干粮猛吃豪啃,细嚼慢咽。房东大叔看张秀才眉清目秀。文质彬彬,如此落魄,好生怜悯。问道:“先生来自何方,去往何处,事因何故?”答曰:“小生本县人士,当朝及第秀才。只因废除科举,未能继续深造。今秋收冬播已尽,闲暇无事。欲出门谋生求财。行至贵村,天色已晚。无奈求助于贵府,歇息一晚,明早继续赶路。也不知脚落何处。”张秀才一沠茫然惆怅。房东大叔思忖片刻继续问道:“先生欲以何职何事营生呢?”秀才幽怨的回答:“小生一文弱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唯识字习文可以为之。意欲设塾立馆,授经讲学。既筹几文铜钱过年,亦教几个弟子吟诗。还可以修心养性偷生。”房东闻之喜出望外,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鄙门膝下有两幼儿,童稚未化,生性顽劣,心智未开。今日贵人至此,家之大幸。望先生留下,启蒙开智。教稚化愚。不知先生意下如何?”张秀才受宠若惊,满口应承:“先生落魄,贵人搭救。令郎教育,小生愿效犬马之劳。”房东爽快地喊来女房东:“备酒,做菜,今晚我要与先生开怀畅饮,不醉不休。” 酒菜很快就端上餐桌,宾主分左右坐下。席间两人既开怀畅饮,亦开怀畅谈。谈及兴致处,房东大叔拍拍胸脯承若:“先生如若不嫌弃,就以寒舍立馆。明天我去邀约左邻右舍,前湾后村的乡亲把稚童送来先生教化。可否?”张秀才满心欢喜,满口允若。 张秀才虽然家住本县,但是,两地尚存差异,那是不产花生之地。张秀才还是知道花生是自然界里的一种植物,也晓得花生是人类的一种食物。更清楚花生是男女老幼皆喜好的美食。只是吃花生的机会非常难得,极其罕见。 学馆之地盛产花生。家家堆积如山。户户仓满筐满,人人随时随吃。课间休息之时。顽童们把炒熟了花生摆满课桌。看得张秀才喉咙发痒,两眼发直。涎水发泄。贪婪的食欲时常促使张秀才产生抢抓学生的花生的冲动。每当张秀才把手即将伸出来的紧急时刻。“师道尊严”四个字立即将张秀才的手缩回来。张秀才只好坐在讲台上认真地回味房东大叔为他接风的那次晚宴。过细地反刍晚宴上花生的美味。 机会只是降临到有耐心有韧劲而且善于发现机会的人身上。学生都兢兢业业地伏在课桌是阅读课文。张秀才的眼睛不住的在室内扫描。张秀才极高的花生灵敏度终于接收到了花生的信息。在靠近讲台的地面上,有一颗花生躺着睡大觉。张秀才喜上眉梢笑逐颜开,亟不可待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捡起来,急急忙忙地准备把它拨开。忽然定睛一看。不看不打紧,一看呆了眼。原来只是一个半边花生壳。张秀才恼羞成怒,正欲发火。抬眼一望,学生们齐刷刷地看着先生的一举一动。“师道尊严”四个字又蹦了出来。迫使张秀才赶紧挽回险些在学生面前丢失的尊严。张秀才机灵地摆出一副教师的派头正色道:“先生我一贯讨厌别人吃花生,更讨厌我的学生吃花生。特别是那些吃了花生米把壳盖在地面是的人。最令先生我讨厌。你盖了我也要把它翻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