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4-7-25 00: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娘》又名《西厢记》。见唐元稹《会真记》,金董解元《弦索西厢》,元王实甫《西厢记》及明李日华《南厢记》。陈水钟、荀慧生始编为京剧演出,以红娘为主,至“拷红”止。
《西厢记》为家喻户晓的名著,《佳期》、<拷红>等折,还活跃在南、北昆曲舞台上。曲艺节目中,也有不少演唱西厢故事者。荀慧生在《西厢记》中,最喜爱红娘。这个人物善良、正直,爽朗、热情,反抗性也很强烈。崔、张的结合,借助于红娘之力不小。昆曲<拷红>一折,即是重点强调红娘这一人物,歌颂她的勇敢、沉着和机智。 京剧早年本无演《西厢》故事的剧目,为弥补这一缺陷,乃着手创编。因最喜红娘其人,遂参照王本《西厢》和昆曲《拷红》编写成《红娘》一剧,以张生、莺莺情事为纲,以红娘一角为主,歌颂这一见义勇为、成人之美的青年女性。剧本于一九三六年编成,同年十月二十二日在北京首次演出。自饰红娘,何佩华饰崔莺莺,高维廉饰张君瑞,何盛清饰崔夫人,张春彦饰白马将军。演出后,深得好评。此后数十年,率演不衰。其后又根据演出心得、体会,对于剧情和唱、做,随时加工改进。尤其解放后,重新加以整理,使主题更为突出。此剧唱腔和表演身段,皆有独特创造:如《琴心》一场的“反汉调”,《佳期》一场的“反四平”,以及<逾墙>一场红娘手持棋盘引入张生的身段等等,都不见于其他戏中。这些创造,因密切结合人物性格,久已脍炙人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