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您。这是您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请签收。”昨日上午9时许,家住香泉花园的邬子轩在父母的陪伴下,从邮递员手中接到了这封来自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家三口笑得合不拢嘴。 这也是我市今年首份送达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激动的心情稍稍平复后,这位“准”清华学子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讲述他成功圆梦背后的故事,也向记者分享了他的“学习经”。 身材魁梧,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朴实大方,交谈起来有条不紊。这就是这封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主人公邬子轩,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邬子轩,1996年生,毕业于鄂南高中,此次以653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早在高考前,他就参加了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并被预录取。 邬子轩告诉记者,仅高三一年,他就两次光顾过清华校园。第一次去,是想看看梦想中的高等学府,为自己增加备考冲刺的动力。第二次去,是参加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同学们开玩笑说我都两顾清华了,肯定能被清华录取的。”回忆起当初的情形,邬子轩仍略显紧张。 “清华是我一直的梦想,在父母默默的支持和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今天终于梦想成真了。”仔细放好录取通知书,眼前这个憨厚稳重的小伙子,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大法宝夯基础 “改错本、多沟通以及计划性学习是我的三大法宝。”谈到学习经验,邬子轩毫不吝啬地与记者分享起来。 “千万不要小瞧了改错本的力量。”邬子轩告诉记者,改错本是他学习上最主要的助推器,平时考试中做错的题目以及课堂上老师列举的典型例题,他都会摘抄在改错本上,每天挤出时间来翻看。久而久之,同类的题目就不会再错,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及时交流沟通对复习备考也非常重要。邬子轩透露,在离高考还剩一两百天时,他的情绪非常焦躁,总担心复习不到位,学习漏洞没查出,那时考试成绩也是科科不理想。正当他一筹莫展时,他想到了找班主任和父母交流谈心,在老师和家人帮助下,他及时走出了那段焦虑期。 “我不赞成题海战术,有计划的学习会事半功倍。”邬子轩告诉记者,他的语文和英语是弱科,他专门研究了“跛腿”科目的考试题型,按计划进行针对性练习,弥补缺陷,最终实现了“弱科不弱”的目标。 “孩子从不参加课外的补习班。”邬子轩的母亲吕女士说,孩子学业负担本来就繁重,不能再增加额外的负担,负担过重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她自始至终不赞成孩子参加课外补习班。 “课余时间就让他去散散步,打打球。”据吕女士介绍,她不主张孩子在课余时间继续埋头学习,只有充足的休息之后,才能更好地投入接下来的学习中去,更好地吸收老师的授课内容,更全神贯注地遨游题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