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规两指作品】隐者胡强 (新闻通讯) 邹剑川 本报(网)讯(通讯员 邹剑川) 有些人在路上,他们快乐,他们自在,他们安详。他们隐没在我们的生活中,暗淡了精彩,内敛了风华,但是他们却自信,他们是隐没了锋芒的淡定和淡然族群。胡强就是这样一个人。 中国电力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旅游摄影家协会理事、鄂州摄影家协会会员、鄂州布兰卡摄影俱乐部副主席、鄂州供电摄影协会秘书长,这些代表着专业身份的头衔,显示了胡强在摄影上取得的成绩和天赋。虽然从未在正式的摄影比赛中获得过任何奖项,但是凭借着他的作品,胡强得到了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团的认可,加入了省摄影协会。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虽然同处一个单位,我此前却对胡强毫不熟悉,甚至不知道他摄影。作为一名户外、旅行爱好者,我甚至从来没听说过胡强这个名字,这大概颇能表明胡强的内敛和低调。 人到中年的胡强,安静和谦和,这或者是经历了世事,看过了太多精彩,经历了太多荣耀之后的一种淡然。和他讲话时,你会感受到他如水的谦卑和自然,只有在谈起摄影、户外、旅行的时候,胡强才会显得略微激动起来,那是他的爱好。 作为湖北鄂州户外运动的先驱者,胡强去过很多地方。玩户外,是驴友,有别于跟团和自驾。2009年以前胡强是使用卡片机的,曾经和驴友一样诧异和困惑,为什么人家单反照出来的相片,比自己拍摄的风光要好。这种疑惑,在2009年去随州洛阳、安陆钱冲拍摄银杏树被放大。用胡强的话来说,可能银杏树对器材要求高一些,所以差距很明显。同好的一位驴子,被忽悠买了单反。当时好友拿着一份专业人士的清单,罗列了低端、中端、高端器材配置,花了两三万元买了一套中档器材。好友顺便了购置了一套2000多元的低端入门的二手D70S套机,丢给了胡强,“我们一起玩。”,胡强被迫掏了2000多元,买了这样一套二手器材,被带进了“泥坑。” 看到胡强一色的佳能器材,作为N家摄影玩家,我不禁问胡强,人家都是出佳为尼,你是怎么出尼为佳的呢?胡强对此解释到,朋友强卖的二手D70S遗失在了新疆,因为考虑到以后可能会购买比较专业的镜头,而佳能的红圈头相对尼康金圈镜头要便宜一些,所以就选择了C家。 数年前,在一次摄影采风活动中,胡强对于各种器材的熟悉,对于摄影硬件的了解,引起了我的注意。俗话说,想要一个男人破产,送他一部单反。但是胡强在器材上是比较理性的,他说,我不是一个器材党。我仅仅只有四个镜头,佳能原厂17-40 F4,佳能70-200F2.8不带防抖,佳能400定 F5.6,佳能50 定 F1.4。胡强认为器材和技术是五五开的时期,器材有助于拍出好片子,器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比器材更重要的是思想。 虽然美国、日本有些女摄影家采用低端廉价卡片机拍片,有些专业摄影师、专业记者现在甚至开始用苹果手机拍照出片,但是作为一名原教旨主义单反信徒,胡强仍然认为,单反是必须的。他说,大师是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就像传说中的江湖顶级大侠一样,落叶飞花,皆可伤人。手中无剑,心中有剑。但是作为一名普通摄影爱好者,刚开始还是应该从单反起步。 胡强说,一个爱好者刚开始会尝试各种题材,不同的题材会使用不同的器材,最后找到你自己喜欢的,就开始会固定器材。胡强打了个比方道,这就好比你从小学到高中的打基础的,这个时候什么都学。等到大学就会确定专业和方向,最后到硕士、博士。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走,就会取得一定成绩。 胡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风光片,他的风光片拍摄中流露出了较高的审美情趣,和较为娴熟的摄影技巧,也体现了他对于摄影的执着。胡强到过全国除了台湾之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去过东南亚各地,有时候一天开1000多公里,奔驰在广袤的新疆,条件艰苦的西藏等地,去寻找好的摄影题材和摄影灵感。去看这个世界,去看美丽中国。胡强的网名叫做风之子,而我以前也有一个网名也叫风之子,所以我好奇地问胡强是不是喜欢阿根廷足球队,喜欢阿根廷边锋卡尼吉亚时,胡强说是的,当我问到,是不是那个时候,毕业有句很经典的话,叫做毕业后,我们风一样的去远行时候?胡强说对的。 毕业后,胡强风一样的行走,走向远方,去过中国400多个市、县,这远远超过了我走过的300多个市、县。他拍摄了中国几乎所有经典的风光照片,给观者带来了很多审美愉悦。由于我个人从前由于风光摄影主要从事人文、纪实、新闻摄影,曾经一度对于风光摄影摄影比较轻视,认为风光摄影就是等光线、风景本身就好,而且许多可以模仿再制造,这代表了圈子里一部分人的观点,对此胡强解释说,风光片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复制的,但是好的风光片是有思想的。好的风光品可以引起人共鸣,引发人很多思考。对于每张照片,创作者表达的含义和内涵,所有人的解读又都不一样,这就是摄影艺术的魅力。其实风光片也要讲故事,故事很重要,一个摄影者,要学会用照片讲故事。而风光片不能拍摄成明信片,最好是逆光、侧逆光拍摄,一些摄影者的照片都是平光,没有光影,严格的说是废片。(他说的对我没用,我就喜欢顺光、侧顺光、平光、太阳在身后拍照,尤其喜欢顶光拍摄。)胡强人文,摄影是一图胜千言的艺术,很多景区对于摄影家是免费的,因为摄影家的图片,可以帮景区做宣传。许多旅行者,是看到好的风光照片才去旅游的。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装了个B,我说,摄影更多的是灵魂,器材和技术其实很简单,摄影更多要靠你的理解,你的审美,你的人文素养,你的美术、音乐、文学、历史、社会、哲学综合素质,功夫在诗外,也就是说我苏总这样的作家,是极有可能成为优秀成功的摄影师的。尤其是人文题材方面。 胡强表示赞同,他也忍不住含蓄地装个了B,其实我也有很多人文题材作品。譬如最近我创作并发表的《巴瑶人》系列,就是马来少数民族的一组片子,巴瑶人靠潜水捕鱼生活,从小就开始训练下水,导致耳膜刺穿。胡强认为,人文片是定格瞬间,是不可复制的,一定意义是承载了历史,有时候,我们看八十年代、七十年代一些随手拍摄的片子会觉得有意思,因为他记录了历史。 胡强说,自己最满意的片子其实还是人文片,由于一些限制,不方便公开展示。(人体艺术?),譬如他参加沼山助学拍摄的没有人资助的一名孩子,譬如他参加麦田计划拍摄的一些人文片,都让他觉得很震撼。 最好的风景在路上,胡强一直都在路上。他在海拔5000米的西藏无人区,车子抛锚过,他在高原上推车行进。对于内地人而言,上了高原或多或少,都有高反,这相当于用生命去行走,用生命去摄影。他和新疆的哈萨克族小伙子一见如故,分别时两人眼泪直流,成为好哥们好朋友。(为什么不是维吾尔族小MM?) 胡强坦言,作为一名普通职工,工作限制,包括财力、时间限制,他有很多地方没有走到,很多美丽的风景没有拍到。他的理想是退休以后,慢慢地走,慢慢地深入。胡强内心有一个宏大的目标,那就是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灵魂停留的地方,然后慢慢地用灵魂,用心血去,慢慢地拍,慢慢地深入。 有些人在生活里,低调、从容,你几乎感觉不到他存在,即便和他交谈,他也是谦和的淡然的,如同流水,如同空气,这或者就是看尽万水千山,看罢了红尘万丈故事的一种淡定,他们几乎隐形不见,不露光芒。他们行走在路上,你不会知道他是一个艺术家。他们隐藏于世,隐藏于民间,隐藏于网络。只有,当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的时候,你才会被他们的光芒刺穿,他们流露在作品里的那种对于美的追逐,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未来、远方的向往,以及表现出的强烈的自信和快乐,都足以让我们震撼,摄人心魄,让人折服。胡强就是这样的一个隐者,潜伏于时间的河流之下,潜伏于岁月的波涛之中。他行走,他修炼,他拍摄,他思考,他如同风一样无形无迹,他快乐,他自足,他有梦想,他有自己的事业,他在追求光影无限的魅力中得到了超越,实现了卓越。在他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他就是作品的上帝。每一个都可以是国王,做你喜欢的事情,并做到尽善尽美,你就是骄傲的国王。 (3260字) 2014年7月29日临屏草就
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字数、作品,在指定的媒体(报刊、网站),指定的版面发表,这个就叫做双规、两指作品。我苏总经常被报刊、网络媒体,以及作协、文联双规、两指。过阵子我可能要到恩施被“双规”一段日子,到规定的地点,创作规定的作品,在指定的报刊、指定的版面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