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院食事
邹剑川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俗称水院,武汉高校俗语,玩在武大,学在华工,爱在华师,吃在水院。 我在水院混了几年,倒没觉得在吃上有何特别,吃在水院得名是某年该校食堂获得了全国高校后勤比赛管理奖项云云,这或许叫身在福中不知福。 水院有七八个食堂,除了民族餐厅为少数民族学生专用,有民族特色。教工食堂乃老师们进餐之所,按《围城》里英国剑桥、牛津的做派,老师自然要和学生分而食之,以成体统。除此之外,学生常去的是一到四食堂。这四个食堂挨在一起,也有竞争的意味,可谓,市场机制在学校的运用。 一、二食堂近男生宿舍,水院是理工科大学,女生稀少,学生宿舍从一到十六栋,只有八、十一两栋居住女生。男女生比例达到了一比八之多。但我读的是经济系,我们系女生多于男生,我们班女士还多出男士几位,所以引来了外系男生仇恨的目光。一、二食堂距离男生宿舍近,尤其离体育系、建筑系宿舍较近,他们常运动,常里里外外测量什么的。所以一、二食堂的馒头大,稀饭与米饭也比别处的要多。只是菜的味道要差一点,走的是廉价路线,颇有简单粗暴的意味。我大一、大二并不怎么在这里就餐,待到大三之后,消费水准日益提高,其他开支增多,开始入不敷出起来。才成了一、二食堂的常客。我寝室有一哥们,他父亲怕他吃不好,每年都往他饭卡里存大笔钱,他却把卡拿去买烟买酒,或者帮忙别人刷卡,套取现金玩电脑游戏。到了年尾岁末,常常拮据无着落,竟沦落到四处混吃之惨状。靠兄弟们一个馒头,二两米饭,几坨咸菜度日的地步,这也算得寝室一大奇观。想那哥们父亲是三峡公司处级干部,家境优越,他也算是被动自虐,空乏其身,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了。我虽读过孟子,但深知人是铁,饭是钢道理,断然要留足饭卡里的钱,以免沦落到那哥们沿门托钵,受人白眼之境遇。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生活费往往也去看电影、逛街、玩游戏了,久而久之,也落得个追求实惠,出没于一、二食堂。 一、二食堂的馒头,一个足有二三两,只卖一毛还是一毛五,吃一个管饱,很北方很爷们,这也吸引了大肚汉们。一、二食堂常可以见体格壮硕者,往往海拔一米九以上的体育特长生们与东北爷们在这里交相辉映。我182CM的身高,在这里相形见绌,甚至掷标枪、抛铁饼的女子体育生们也比我高上一个头,壮上一两圈。 三、四食堂大家俗称女生食堂,因为这里靠近女生宿舍,女生们就近用餐,相对女生会多一些。女生多一些的地方,食堂也就精致一些,而食物也不会那么粗糙,以量取胜,分量会少一些。我发现在吃货中,显然女生比例要大于男生。许多年前,我还不是一个吃货,觉得口食之欲不值一提,或者君子远庖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生食堂,自然会有美女,有美女吃饭自然养眼开胃,所以一度我曾是女生食堂的常客。常客了一些年,我也没什么浪漫和艳遇,最终兴趣放在了食物上。 女生食堂有些别处没有的菜肴,如小炒,可以点上一份青椒肉丝、鸡翅之类的家常菜。对于学生时代的我而言,此等物事已属不易,另两个我比较喜欢的是糖醋鱼和糖醋排骨。这显然不是湖北菜,应该属于下江淮扬杭州菜。但水院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乏江浙人士,菜品自然五花八门,照顾各方口味。水院的糖醋排骨在我看来,还比较地道,酸中有甜,表面有一些粘汁,吃起来可口,让我非常受用,也很开胃。 水院学生每月有伙食补贴,月头自动往饭卡里打17元钱,对于贫困生而言,这可以维持基本温饱,我们寝室那公子哥,往往就靠这个勉强度日。 水院获评211大学那会,适逢国庆,举校欢腾,校方特发食券一张,凭此券可任意消费菜品,且食堂敞开供应各种高端大气上档次鸡鸭鱼肉。一个宿舍7、8张券,往往是一个两个脸盆的菜端了回来。什么都有,吃不完,大家做火锅吃,整个宿舍都充满了鱼香肉香。那时节,才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吃在水院这话的真谛。
2014年上半年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