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烟火】涮羊肉和烤鸭子
邹剑川
北京菜的代表菜,当然是涮羊肉和烤鸭子。涮羊肉这菜其实是清真菜,后来吸收了一些山东和江南烹调的手法。
涮羊肉真正流行是这几十年的事,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北京涮羊肉的分号,涮羊肉比较清淡。和川菜的生猛麻辣火锅不同,涮羊肉几乎就是一锅白水,火锅是北方常见的铜炉子,里面可以放炭火,那铜炉子中间凸出,炭火燃烧时,温度极高,须小心烫了手。
涮羊肉的羊肉切片是门学问,得切得和纸片一样,这样涮才容易熟,取得是鲜活之意,一桌人在热气腾腾中把肉用筷子夹了,轻轻在汤里那么一涮一抖,火候你可以自己掌握,老点嫩点由着你。最迷人地是涮肉时自己筷子在汤中的游走,或静止或抖动,一切尽在掌握。而那薄薄的肉呢,也就有了百般滋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涮肉,也就是有种自我的成功和满足感。
涮肉是简单之极的吃法,食材可以用北方羊肉,作料可自己选自己调,蒜泥香油,芝麻花生酱,香菜葱末,味精虾油韭菜。我偏爱蒜泥香油一路,就着生猛刺激,这也是店家们照顾南北大众口味之故。
涮肉的白水汤也因店而异,海鲜的,狗肉的,甚至还有辣椒红油的。我在北京丰台和南城吃过两次涮羊肉,都是夏季时节,我以为吃此菜当在冬季,雪花飞舞时,才有意趣。
烤鸭子是大名鼎鼎的北京食物,说是到了北京不吃烤鸭,等于没来过。烤鸭是用枣木、梨花来烤的,这样才有特殊香味,而那鸭子也是专门喂养的填鸭,以人工手法催肥,听起来挺残忍的。
南方这里也常有这道菜叫片皮鸭,有着油油的皮,里面的肉却嫩。我偏爱吃上面的皮。到了北京,吃了烤鸭才知道,这片皮鸭其实就是烤鸭子。烤鸭这道菜太过有名,只是想要吃正宗的,顺溜儿的,那不还是得到北京,前门、听鹂馆。
我在北京宣武菜市口附近住过一阵子,那是夏天,老胡同里,阳光细密地从槐树的缝隙漏了下来。就着四合院的石桌,店家弄来来历不明的烤鸭,极瘦极干,但我居然也吃出了滋味,皮黄肉嫩,油光水滑之余,用一两个荷叶薄瓶,拌面酱加大葱丝。感觉北京的荷叶薄饼生涩爽口,配合烤鸭吃起来,真是天衣无缝。用的时候,烤鸭皮的焦黄和油腻,烤鸭肉的香软以及纯纯的鸭味,还有甜面酱混合着大葱的甜、辣,一起涌上你的舌尖,让你越嚼越有味,越吃越劲道,吃了还想吃。
那地方附是菜市口,不远处就是法源寺,我在那里住了一阵子,居然没遛弯到法源寺去看看。
在烤鸭子、涮羊肉里滑过了一个夏天,至今我的舌尖还漂浮着北京的食物味道,它们无关紫禁城的威严高耸,天坛的宏大神圣,只属于城南那条不知名的旧胡同,家常随意,人间烟火,好像那一树的槐花,淡淡的幽香。
2014年2月15日手稿
2014年3月10日电稿
2014年3月12日三校
美食随笔系列《人间烟火》自1994年开始创作,主要部分写作于2012年至2014年,全部系列2014年6月底完工,共计100篇左右,全系列合计15万字。本系列大多发表于《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湖北日报》、山东济南《大众日报》、《楚天都市报》、《中国电视报》、《中国电力报》、《中国老年报》、《中国经济时报》、北京民革《团结报》、河南郑州《大河报》、《洛阳晚报》、《新月》、《华中电力报》、《湖北电力报》、《鄂州日报》、山东《华夏酒报》、《湖北文艺界》、吉林《城市晚报》、安徽《合肥晚报》、《广西政协报》、《福州日报》、《中国电视报》、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州时报》、《中学生最喜欢的随笔》等报刊、图书。被人民网、新民网、新浪网、网易、榕树下、荆楚网、汉网等网站首页转载、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