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午后之阳光 于 2014-8-9 14:41 编辑
女人的一生
文/午后之阳光
检查侄儿的作业,我发现小家伙写的“底”字下面没有点,于是把他叫到身边,教育道:“伢,底字下面有一点啊。你奶奶打牌时,捏在手里的那一张叫底牌。你看,这个底字下面一点是不是像一张麻将牌?”老妈一听,立即笑着骂道:“出了个鬼,弯弯绕绕也要绕到我这里来!”
今天,我想以一副麻将来解说女人的一生。
我觉得,我有必要先亮亮自己的态度:我不爱打牌,也不打牌。以前在外读书时,每次回家我妈总爱拉着我去看她打牌。我微笑着勉为其难地挨个打招呼,坐几分钟就不受用了。看着平日挺熟的几个人,洗牌时的一团和气,打牌时的瞪眼鼓腮帮,牌好时的喜形于色,牌不好时一边自叹自怨一边羡慕嫉妒恨。有看一圈麻将的闲情,还不如盯着一只苍蝇看,看它如何在玻璃窗前折腾,如何飞出窗外。
言归正传,我觉女人年幼时像麻将中的“边七”张,随手甩。用老妈的话说:要成人自成人。女人成年后像麻将中的“核心”张,要蓄着,由一张蓄成一元,由一元蓄成一条龙。这种“核心”张拈到手时,心里顿时慎重了,绝不横着放,也不匍着放。时不时挪挪张子,看看可以进哪几张牌,在心里暗自谋划一下。看着自己的牌,算着别人的牌,想着码着的牌。女人年老时像麻将中的“白板”,说重要就重要,说不重要也就不重要。
其实,打牌跟人生一样一样的。从哪儿开门、到哪儿和牌都是未知数,能拿到什么牌也是未知数,你能掌握的只是你手里的牌和别人打出来的牌。那些牌场老手懂得如何拆自己的门子卡别人的张子,他们精于算计。
打牌规则的变化与社会风气的转变是同步的。以前,打牌要“二五八”将,中规中矩。后来,大家都玩“赖”子,符合了大众“随遇而安”的心理。现在,流行“拳打脚踢”,打起来畅快淋漓,很有“侠”之风范。
呵呵,用一副麻将来解说女人的一生俗了点、粗糙了点,也完全可以用美丽的花、皎洁的月或清丽的诗行来形容。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