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将军县:从天台山“漂”过对天河(2007年8月25-26日) 早就听说全国知名的“将军县”红安境内,有一座“佛宗道源、山水灵秀”的天台山,是中国佛教八大宗之一的“天台宗”的起源地。它更有“红色圣山”之誉——这里不仅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三支红军主力部队,还诞生了秦基伟、陈锡联、刘昌毅等二百多名将军,同时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革命前辈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近年来,从天台山开始的“对天河”漂流,也被驴友们“炒”得沸沸洋洋,据说,这个距离武汉最近的漂流点,也被称为“天下第一漂”。 临近新学期开学还有几天,趁此忙中偷闲的机会,参加了单位组织的“天台山·对天河”之旅。 天台山位于红安县城北33公里处,属大别山南麓,南距武汉130公里,方圆65平方公里。从红安出发,不到一个小时,汽车就爬到了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口。一座酷似墩台的突兀山峰提示着我们,这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天台”了。
天台山山不大,峰不高,主峰仅仅海拔817米,但它不愧是森林公园,风景幽雅,松柏常青,植被保持完好,给酷热的中午,带来了丝丝凉爽,也荡涤了人们焦躁不安的心情
近观远眺,天台山漫山遍野种植着茶树,一片青绿中,似乎闻到了茶香扑鼻。
茶树、梯田,相映成趣。
野花、怪草,再加上红色的蜻蜓,令人眼前一新
一道炊烟,袅袅升空,似乎回到了农耕时期。
沿台阶攀级而上,天台山的诸多观景——文脉、告天炉、坐忘台、卧龙洞……,一一略过,并没有引起游人更多的留意……
最有特色是当属“猴子观海”,虽然并无云海可观,但天台的“猴子”与黄山的“猴子”长的酷似……
天台山主峰由伯台、仲台、叔台、小台组成,伯台最大,大约6亩,经过一道石梯,很快便直达“天门”。
自古名山招名士。天台山曾赢得过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明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在天台山著书立说,留下了不少赞美天台山绮丽风光的佳作,其中《宿天台顶》最为著名,至今广为传诵。近代康有为、董其武等人都专程来天台山一游,留下了许多墨宝。但是,我在峰顶看到的,依然是寺庙——天台山也挣脱不了国内旅游景点共通的俗套。
寺庙很小,连如来佛都是“微型”的。
耐人回味是是庙墙上的偈语:身衣俱不属我,我是谁?
用DC把对面山峰的景色收到取景器,只有一座秀丽的小亭。
原路返回,半山腰的公园大门前,有今人篆刻的碑文和新建的天台寺,隐约传来阵阵诵经声……
红安之行,最刺激的当属“对天河漂流”,这也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我曾经多次经历过漂流,诸如湖南的猛洞河漂流、恩施的请江漂流、宜昌的九畹溪漂流……,都没有这次漂流所经历的险峻。 对天河漂流从海拔817米的天台山主峰,下泄到海拔70米的香山湖,漂流河道全长5.8公里,上下游落差143米,漂流时间为2.5小时。行程之中要经历36个滩,50余个湾,滩滩刺激,湾湾惊奇。只可惜因“人在船上漂,全身都湿透”的原因,根本无法留下照片。只得购回景点照相服务中拍下的一张喷墨打印的PP,然后翻拍至此,根本看不出有任何险情。
漂流全程中,有两个落差特别大的滩,一个是当地人称之为“滑滑梯”的地方,整个滩就是一个大青石板,长度大约有60米,落差8米,河水在石板中间洗刷出了一个凹槽,水成瀑布状的泼撒下去。另一个险滩叫“长板坡”,长86米,落差为12米,是对天河漂流中最为刺激的长滩,没有天然的水槽,坡度又比“滑滑梯”陡峭了许多,水满坡地漫了过去。人还没有缓过劲来,急流已经将你送到了另一个险滩上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漂得人心惊肉跳……。从网上可以下载到网友们专程拍摄的对天河漂流PP,“荡下”两张,转贴于此。
漂流景点提示,5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不得参加,我与老伴都是快60岁的人,也不管不顾,斗胆漂完了全程。只是漂流景区管理一塌糊涂,先排3个小时的队。然后任游客一拥而上,乱轰轰自行争抢船只和救生衣,自己想办法拖船下水。在漂流途中,管理员们大都懒得动弹,当游客翻船遇险时,高声呼叫也无人应答,只得相互救生逃命。漂流过程中也没有安全防护措施,想起来真有点儿后怕——这是我所见过的管理得最差的漂流点,但愿今后能有所改进。
本文转自同程旅游。
http://go.ly.com/youji/12134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