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389|回复: 0

[闲谈鄂南] 以徐干《序征赋》讨论曹军自江陵东进的路线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847

主题

1538

帖子

2090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90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4-8-12 21: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徐干《序征赋》讨论曹军自江陵东进的路线
童力群
2014年8月12日星期二
一、徐干《序征赋》
余因兹以从迈兮,聊畅目乎所经。
观庶士之缪殊,察风流之浊清。
沿江浦以左转,涉云梦之无陂。
从青冥以极望,上连薄乎天维。
刊梗林以广涂,填沮洳以高蹊。
揽循环其万艘,亘千里之长湄。
行兼时而易节,迄玄气之消微。
道苍神之受谢,逼鹑鸟之将栖。
虑前事之既终,亦何为乎久稽。
乃振旅以复踪,溯朔风而北归。
及中区以释勤,超栖迟而无依。
(《艺文类聚》卷五十九“武部•战伐”)
二、注释(部分)
   兹——这——征讨荆州。  从迈——跟随(曹公)前进。
   聊——暂且。  畅目——无障碍的观看。
庶士——众士。  缪——异。
风流——风俗。
江浦——长江的浦口,长江支流(大、中、小支流)入江之口。  
浦——河流交汇处。本义:水滨。
涉——跋涉。  云梦——云梦泽。  陂——池塘。
青冥——深灰色的天空。  冥——高远。
薄——接近。  天维——天顶。  维——主绳。
刊——砍削。  
梗林——多刺的林丛。泛指沿途的林丛。  梗——凡草木刺人为梗。
广涂——拓宽道路。  涂——道路。
沮洳——低湿之地。  高蹊——垫高道路。  蹊——小路。泛指路。
易节——季节变换。
迄——到。  玄气——阳气或阴气。  消微——稍微。一点点。
苍神——苍灵。青帝,司春之神。亦指春季。  受谢——降临。
稽——停留。
振旅——班师回京。  复踪——沿原路回去。
溯朔风——迎着冬天的北风。
中区——都城洛阳一带。  释勤——消除辛劳。
超——惆怅,若有所失。  栖迟——飘泊失意。
三、风格——齐气
封魔(新浪博客)(摩诘的博客)
《典论·论文》读书笔记(摘录)
(2010-04-03 00:29:51)
摩诘
为了加深或者是检验对“齐气”的理解,我们不妨可以参考一下徐干现存的较为完整的《序征赋》。
另外虽说曹丕“齐气”一说是针对辞赋,但我们如果把徐干的诗作为一个辅助参考应该也是可以的。
目前认为《序征赋》应该是作于西历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战的那一年。
从赋中也可以看出徐干是在描绘曹操从出兵到退兵回到自己领地的整个过程。
本来出征应该是器宇轩昂,兵败应该是颓废凄凉,但到了徐干的笔下,都显得较为温和。
四、“从戍征行”
《三国志·魏书卷二十一》写道:“干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
汉末无名氏《中论·序》写道:“……世有雅逹君子者,姓徐名干,字伟长,北海剧人也。……会上公拨乱,王路始辟,遂力疾应命,从戍征行。历载五六,疾稍沉笃,不堪王事,潜身穷巷。頥志保眞,淡泊无为,惟存正道。……”
五、以徐干《序征赋》讨论曹军自江陵东进的路线
在赤壁战址的争论中,往往同一条史料同时被论战的双方使用,并且得出绝然不同的两种结论,这也是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
徐干《序征赋》的“沿江浦以左转,涉云梦之无陂”是这种现象的突出代表。
本文有附录一《赤壁之战爆发地究竟在今天什么地方(摘录)》,作者成君忆先生是主张“蒲圻赤壁说”的。
《赤壁之战爆发地究竟在今天什么地方(摘录)》写道:“徐干《序征赋》云:‘沿江浦以左转,涉云梦之无陂。’所描述的应该就是长江从荆河脑左转至于赤壁的地形地貌。”
翻开现代的地图,江陵县“左转”的地方有三个,监利县“左转”的地方最少有六个。成君忆先生所言“长江从荆河脑左转”只不过是从蒲圻赤壁倒推出来的。
    本文有附录二《从曹刘孙三方军队的进退路线看“赤壁之战”鏖兵何地(二)(摘录)》,作者王琳祥先生是主张“黄州赤壁说”的。
《从曹刘孙三方军队的进退路线看“赤壁之战”鏖兵何地(二)(摘录)》写道:“夏水是长江、汉水之间的水道枢纽,又是江陵至江夏间的长江便道。夏水受江之处,即徐干所言之‘江浦’,其位置在江陵东南30里处。徐干所言‘沿江浦以左转’,就是指当年曹操水军自江陵出发,顺大江行30里后,折入夏水口(江浦),走夏水便道,直逼夏口。”
谭其骧先生主编了《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在该册(东汉)“荆州刺史部”里,从江陵出发,“沿江浦以左转”就是夏水。
成君忆先生所言与王琳祥先生所言,绝然相反。
网友们可以比较讨论。
我想:徐干《序征赋》的“沿江浦以左转,涉云梦之无陂”有产生歧义的空间,究竟如何,还要与其它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总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附录一:
赤壁之战爆发地究竟在今天什么地方(摘录)
2009年03月13日 14:26  新浪读书
 文章摘自《成君忆:千里走三国》
【童注:《成君忆:千里走三国》,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成君忆,湖北赤壁人。管理学专家,中国管理文学的开创者,中国本土最受欢迎的经管类图书写作者之一。】
……记者想了想,感叹说:时间已经过去了1800年,也许我们永远看不到历史的真相,那么,就让真相在众说纷纭中变成一种神奇而又美丽的秘密吧!
  我反问她:“那么,学者的责任又是什么呢?真相既然是一种神奇而又美丽的秘密,学者的责任就是不断地寻找它、接近它、看清它,让它的光辉透过学者的解说,照亮人类的心灵世界。”
  我打开地图察看。长江自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而下,在荆河脑(湖北省监利县东南,与洞庭湖的入江口相对)左转,形成“西南|东北”走向。曹操当年南征,走的应该就是这条路线。有曹丕作《述征赋》、阮瑀作《纪征赋》、徐干作《序征赋》,即可作为当时之文献资料。其中,徐干《序征赋》云:“沿江浦以左转,涉云梦之无陂。”所描述的应该就是长江从荆河脑左转至于赤壁的地形地貌。《序征赋》又云:“揽循环其万艘,亘千里之长湄。”亦可想见曹操水军声势之浩荡。而赤壁与乌林隔江对峙,正好是“东南|西北”的方位。……
附录二:
赤壁山人的BLOG(新浪博客)(王琳祥先生的博客)
从曹刘孙三方军队的进退路线
看“赤壁之战”鏖兵何地(二)(摘录)
(2007-08-18 21:03:30)
赤壁山人(王琳祥)
二、曹操的进军路线及屯驻地点
……………………
2、曹军部分水师自江陵出发,然后沿长夏河直趋夏口,抵赤壁
《武帝纪》载:“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徐干《序征赋》:“沿江浦以左转,涉云梦之无陂。”“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记述了赤壁之战前夕曹操一部分水军的行进路线!
以上两处文字,除有我们熟悉的江陵、赤壁两地名之外,新出现了“巴丘”、“江浦”和“云梦”三地名。
巴丘,即云梦泽。
《尔雅》“楚有云梦”,郭璞注云:“云梦,今南郡华容县东南巴丘湖是也。”
刘澄之《山川古今记》说:“云梦泽亦名巴丘湖。”刘昭注引杜预之言:“华容县东南亦有巴丘湖。”
由此可见,《武帝纪》中的“巴丘”与徐干所言的“云梦”系同指一地,其位置在江北南郡华容县,即今潜江县一带(参考杨采华同志的考证资料)。
既然“巴丘”即今潜江县一带,远隔大江,那么当年曹操水师为什么还要至此?
原来,自江陵至江夏之间,在两汉时有一条长夏河,古称夏水。
《汉书·地理志》载:“华容夏水,首受江,东入沔,行五百余里。”
《水经·江水注》云:“夏水出江津于江陵东南。又东过华容县南。又东至江夏云杜县入于沔。”
《水经注》引应劭《十三州》曰:“江别入沔为夏水。既有中夏之目,亦苞大夏(汉水)之名。当其决入之所,谓之口焉。自口下,沔水通兼夏口而会于江。”
《方舆纪要》载:“夏水自监利县境鲁江东北流入沔阳州境,名长夏河。”
由此可见,夏水是长江、汉水之间的水道枢纽,又是江陵至江夏间的长江便道。夏水受江之处,即徐干所言之“江浦”,其位置在江陵东南30里处。
徐干所言“沿江浦以左转”,就是指当年曹操水军自江陵出发,顺大江行30里后,折入夏水口(江浦),走夏水便道,直逼夏口。
从江陵走长夏河到夏口,比顺江东下至少近500里。既然曹操一部分水师选择从长夏河走捷径进逼孙、刘,而汉水入江处又在蒲圻赤壁下游400余里(据《太平寰宇记》载,陆口城东北沿流去鄂州即今武昌393里。又,陆口在蒲圻赤壁下游15里),那么,当年孙、曹大战之处就绝对不会在蒲圻赤壁了。
徐干曾随曹操转战南北,是赤壁之战的见证人,他的记述当是真实可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