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的街头,夕阳正红,树枝优雅地摇曳着,鸟儿欢愉地啁啾着,一辆辆公交车都被那些归心似箭的人挤得发出了吃力地喘息声,两边的人行道上,如水的人流都迈着匆匆的脚步向着自己的目标奔去。因为母亲在住院,我无心欣赏这嘈杂而美丽的街景,低着头随着如水的人流急急地向着医院走去。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一辆挂着“冀”字牌照的小车停在我的旁边,下来一位中年男士,“师傅,问个路。”原来这是一家三口,趁着暑假带孩子出来旅游,听说这里有一个非常美丽的湖泊,想趁黄昏时带孩子到湖边拍些照片,但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出城。我详细地告诉了他出城到湖边的路线和应该注意的事项。那个男士在道谢之后又随口问了一句:“师傅去哪里?”“我母亲在住院,我去陪护。”我回答。“赶快上车,我送你。”我连忙回答:“没多远了,不需要。”但那位男士坚持要送,他说:“谢谢你给我们指路。”“这是一点小事,算不了什么,任何人都会这样做的。”“小事也是善行,每一个善行都应该得到鼓励。”那位男士加重语气说。见他这样热情,我不好拂其好意,只好坐上了他的车向医院驶去。才几分钟,小车就驶进了医院的大院,下车和这一家人道别之后,我又快步向住院部心血管科赶去,但这位男士的话一直在我的耳旁回响,引起了我的思考。 是的,善行应该不分大小,合身取义是善行,遵守秩序也是善行;与歹徒搏斗是善行、扶起倒地的老人也是善行;向灾区捐款是善行,热情给人指路也是善行;救人于危难是善行,不乱扔垃圾也是善行;拾金不昧是善行,尊老爱幼也是善行;默默奉献是善行,勤俭节约也是善行。应该说,所有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集体、有利于人民的行为都是善行。 这每一个善行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都让人赏心悦目;每一个善行都是一首抒情的诗,都让人心旷神怡。每一个善行都是正气弘扬的过程,每一个善行都是善念迸发的结果。正是因为有众多善行的汇集,才有了阳光明媚的社会主流,才有了充溢天地的人间正气,才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才有了美好的生活愿景。因此,每一个善行都应该得到鼓励,每一个善念都应该得到呵护。只有每一个善行都得到鼓励,每一个善念都得到呵护,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心中的善念,涌现出更多的善行,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但是,现实中,在有些人的思维中,总认为只有那些惊天动地斗歹徒、舍生忘死救人命、慷慨解囊捐巨款之类的事才是善行,对这些是舆论喝彩,鲜花簇拥,镜头聚焦,掌声雷动。而对那些热情给人指路、遵守秩序、勤俭节约、默默奉献之类的行为,总认为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很少给予掌声,更谈不上奉上鲜花。当然,真正有爱心、有善念的人,他的所有善行并不是为了赢得掌声、获得鲜花、得到奖励,而是一种行为习惯,一种善行自觉。但是,从社会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所有的好人都有好报,所有的善行都有善得,就会让行善举的人觉得自己当好人、行善举得到了公众的承认,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在心理上就有一种满足和荣誉的感觉,从而更加激发心中的善念,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善行之中。而好人有好报,善行有善得的结果,还会形成一种社会心理暗示,成为一种价值导向,让更多的人投身到善行之中,形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局面。 因此,我们应该拓宽善行的概念,对那些大善之举要掌声鼓励、充分宣传,隆重表扬,对那些小善之举也不漠视,也给予掌声,让每一个善行都得到鼓励,得到呵护,这样,行善举的就会越来越多,小善汇成河,恶行无处躲,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好,明天就会越来越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