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该不该拯救房地产”的问题,社科院陈淮也用了好几个“我不理解”,表达对看空房地产行业观点的不满。“该不该拯救房地产?我三天三夜没睡觉都没想明白。房地产怎么了,需要拯救?”陈淮表示,需要拯救的是当下的政策体系、金融体系、改革等。 对“下行通道”的分歧引发了房地产行业大佬级嘉宾的全面辩论,这几乎贯穿了本届博鳌房地产论坛全程及各种内外活动。不管是大会演讲和对话中的各种观点呈现,还是理事博鳌沙龙、经济学家早餐会、博鳌直播间的“刀光剑影”,都显示这是一届无比聚焦和激烈碰撞的大会。 有赞成,有反对,争论、交锋,到处是唇枪舌剑,但与会嘉宾在房地产未来发展上的思考与建言,如同一枚枚石子投向了因政策调整而略显兴奋的房地产市场之中,这片涟漪也许影响到的是未来数年的市场。除了政策与行业,商业、产业、金融等方面的话题也是本届博鳌房地产论坛的重要议题,正如多元化与转型中的房地产行业,引入了更多的新元素。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增速的换挡期、结构的调整期和政策的完善期。”在8月7日召开的2014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名誉副会长朱中一首先做了主旨发言,在他看来,消化存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高善文:A股正处牛市一期 未来看两大变量 近期,安信证券召开电话会议,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做了解读。高善文形象地将牛市比喻成火箭发射的三级燃料推进。目前,火箭的第一级推进已经出现,但若没有第二、第三级燃料的支持,A股牛市将难以出现。高善文认为,近期A股上涨主要动力并不是经济预期的改善,而是银行体系的主动信贷创造,但这种期待并不能持久。 高善文表示,在更长的时间A股能否出现有一定量级的牛市取决于两股力量能否到位,目前来看,这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苏培科:若没有足够资金填坑 未来A股仍将低估值 对A股市场长期低估值并没理解,以为是投资者不理性的结果,其实主要是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 “成本分置”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填“全流通”的这个坑,估计未来A股市场依然还会延续低估值。 最近,有关A股“牛市来了”的言论不绝于耳,其理由无非是:A股是全球估值最低的市场、熊市持续的时间太久、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最坏的时候正在过去、新常态的制度红利将逐渐释放、货币政策定向宽松、沪港通开闸等增量资金为A股引来活水…… 从A股7月份回暖的走势来看,似乎很多人都希望这些支撑A股走牛的理由成立,也期待A股出现一波凌厉的走势,尤其沪港通的开设让很多人对低估值的蓝筹股产生了兴趣,特别是那些估值出现倒挂的A+H公司,纷纷出现了快速补涨的走势。 金岩石:中国经济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我曾无条件接受了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驱动经济增长的理论解读,但后来我意识到,决定一国经济发展的最终驱动力有三:劳动力供给、要素生产率、制度性改革。 从劳动力供给的因素看,我们会看到人口红利与城市化。由于农村廉价劳动力的充足供给,工业化和城市化获得了低工资优势。从要素生产率的因素看,我们会看到民营经济和企业家阶层的崛起,各种类型的商业创新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制度性改革的因素看,我们会看到市场化的力量正不断矫正和改良旧体制,使经济增长受益于改革红利。相比之下,投资/出口/消费是经济发展的表层因素,只是评价国民经济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其意义在于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风险。 在投资驱动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中,政府和国企主导的举债投资容易引起市场主导权的弱化,所以要逐步转向消费驱动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不过目前政府消费已受到抑制,民间消费又很难提升。如果让投资的经济增长贡献度下降,从50%左右下降到30%~40%,经济增长可能会再减速,在未来2~3年内减到6%左右或将建立新的平衡! 郭施亮:人民币存款骤降是谁惹的祸? 据数据显示,2014年7月,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3852亿元,较预期的7800亿元出现了大幅下降的迹象。与此同时,7月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1.98万亿元,同比多减1.73万亿元。其中,工农中建四大银行7月存款流失1.5万亿元。 从分项数据来看,住户存款减少1.0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35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6804亿元。 针对多项数据的大幅滑落,究竟是谁惹的祸呢?笔者郭施亮认为,主要存在几大因素的影响。 其一、受到了银行的“年中考核”冲击。一般而言,目前银监会更热衷于在月末、季末对银行业进行考核。于是,在“年中考核”的关键时点,银行多以高息吸引存款资金,以提升存款的总额,最终达到存贷比的合理标准。 然而,在这样的考核模式下,容易会产生月末大幅提高存款额度,到了下个月,却会遭遇存款额度大幅下降的尴尬局面。至此,这是人民币存款骤降的一大主因。 其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流了部分资金。从住户存款及非金融企业存款变化走向分析,存在部分存款流失的现象。其中,部分资金不满足于现时偏低的银行存款利率,进而转移至其他相对偏高的理财渠道。 皮海洲:新三板市场的真正魅力无法抗拒 自新三板扩容至全国以来,企业挂牌步伐势不可挡,规模急速壮大。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总经理助理、新闻发言人隋强日前在一次沙龙上透露,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已经突破1000家。这意味着今年以来,新三板挂牌公司的数量就超过了650家。 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中小企业争相到新三板挂牌?新三板的魅力何在?这个问题无疑是值得有关方面来思考的一个问题。由于这个问题事关新三板的发展大计,因此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显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总是把“转板”视为新三板的最大魅力。所以在曾经的某个时期,市场对新三板的转板机制讨论热烈,新三板也一度以转板机制作为一种诱惑来吸引企业到新三板挂牌。仿佛企业到新三板挂牌就找到了一条登陆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的捷径。不过,鉴于法律上的障碍,转板机制的讨论随后基本就慢慢地停顿下来了。新三板的转板基本就限定在了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企业,即管理层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而对于大多数到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来说,它们距离转板机制十分遥远。 因此,对于最广大的中小微企业来说,转板到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那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而新三板市场才是它们最坚实的厚土。尤其是有了东芯通信式的融资之后,新三板才是它们真正的乐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