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有一种怪现象,就是公对公的事,难办;但公事如果带上“私”的色彩,变成“民间往来”,就好办多了。有时候,一些机关单位的办事人员为了把公事办好,还不得不以私人名义出面,拉关系、套交情。本来应当是公事公办易、公事私办难,如今却倒过来了,这样的现状值得反思。(《 人民日报 》 08月 14日) 。 《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批评了时下的公事公办不好办,以私人名义拉关系就畅通无阻的怪现象。其实,时下办事还有一些怪现象,有人总结为:公事私办,私事公办,小事大办,大事小办,实事虚办,虚事实事,真事假办,假事真办。这就是私事不私办,却以公家的名义打招呼,当成公事来办理。且不说媒体曝光的某官员被查、某老板被抓,有的地方以党委政府的名义出公函、找关系为其开脱的事例。就是很私人化的事情,有些人也是以公家的名义出面,当成公事办理。 孩子想上好学、读名校,这本是家庭私事,但是,有些人却以公家的名义出面找关系,扒路子;孩子大学毕业想就业,毫无疑问,这也应该是个人私事,但是,有的人却硬是把它变成了公事,或是堂而皇之地以组织的名义,用换背抓痒的办法,和关系户互相安排。再或是以公开招考的名义,不惜削足适履,量体裁衣,搞萝卜招聘,有模有样地走完所有程序,让孩子名正言顺地进入理想中的单位。家中来了客人,主人想尽地主之谊,对客人盛情款待,这也应该是个人私事,但是,有人却把它变成公家来客,用公款接待。甚至个人想提拔,亲戚想低保,同学想办证,朋友想调职,等等私事,有些人也是心安理得地当公事办,以公家的名义打招呼,送人情。 当然,这些把私事当公事办的人,都是占据一定的位子,握有一定的权力的人,他们可以运用公共资源为自己私人办事情。这实际上就是公权私用、公权私化的表现。这说明在有的地方,公开、公正、公平的办事规则没有确立,依规、依纪、依法的办事规程有些失灵。办事靠关系、认权力的潜规则大行其道。它伤害的是社会公平、百姓人心,败坏的是社会风气、政府形象。因此,对私事公办现象,应该坚决禁止,对私事公办者,应该依规、依纪、依法处理。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办事规则和流程,并向社会公布,让群众公开监督,让那些私事公办的现象无处遁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