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理鸣 于 2014-8-16 22:41 编辑
有机稻里说丰年 “温柔陷阱”一片
──梁子湖万亩有机稻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侧记
秋初的八月,原野渐渐丰满。鄂州作协会员一行来到太和万亩有机农业基地,只见连片的成熟有机稻在微风吹拂下泛起层层稻浪。据农技专家实地测产,有机栽培的单季晚稻高产已成定局,平均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 看着丰收在望,湖北联和有机农业有限公司邓总经理深有感触地说:“搞有机稻种植,除了对土壤、空气、水有着严格的要求外,防控病虫害既是难点,也是重点,更是关键点。” 我们一行走在田成块、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化农田画卷中,听到有机稻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用得最多的是“诱”字。
光“诱” 公司黄副总经理指着路旁的太阳能灭虫灯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太阳能灯光诱捕器”。在稻子成长的季节里,这些特殊的灯白天吸收太阳能,晚上就释放淡紫的灯光,来诱杀鳞翅、菱翅、直翅、同翅、半翅、鞘翅、膜翅、双翅8个目32个科等90多种害虫,“这可是高科技产品,一盏灯日诱虫量可达1000多头。虽说每盏灯要好几百元,不过有了它,田里的虫子基本没有生存余地。”在万亩有基农业基地,一盏盏造型别致的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矗立田旁,洁白的灯杆、蓝汪汪的太阳能电池板、黄白色的灯盏在绿油油的稻田中煞是抢眼。
草“诱” “这里的稻田怎么会有稗子?”一位会员好奇地问。片区责任人夏江林解释道:“我们没有施用化学除稗剂,不论人工怎样扯,田里还是会有稗草长出的。”平时我们说稻田里不能长草,可是在这里却是另一番理论,“适当保留杂草可以引诱虫卵寄生,从而分散虫子对稻谷的危害。”正因如此,在这里不仅杂草与水稻同生共长,也引诱青蛙、水蛇、水鸟等“居民”自由出没。
弹“诱” 有一片田,沉甸甸的稻穗已将稻杆压弯。我们碰到田间管理责任人夏老爹。他告诉我们,前不久,有一块田受到可恶的水稻螟虫的“欺负”,急得他直搓手,幸好省农科院派驻技术人员及时对螟虫发射了“生物导弹”──赤眼蜂,收到了比喷洒农药还要好的效果。 据省农科院驻基地技术人员介绍,赤眼蜂是一种很小的小蜂,因有一对较大突出的红色的复眼而得名。我国科学家已研究把病毒作“弹头”,用赤眼蜂作“载体”,当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等害虫产卵始盛期时,每亩放生物弹头3颗,每颗弹头有80—3000只赤眼蜂。携带病毒的赤眼蜂专门寻找害虫虫卵,产卵其中,使害虫的初孵幼虫罹病,诱导宿主种群发病,达到控制目标害虫的目的,且不会“伤及无辜”。
性“诱” 在基地每一块稻田中,都有几个绿色三角形支架水盆,它像一枝绿色的花萼。这是不是上世纪70年代,村里组织家家户户,晚上拿个盆子,盛上水,再洒上一层柴油,盆中间放一盏油灯的土办法灯杀虫升级版?我好奇地问。片区技术负责人毛邦胜笑着介绍,“这叫性诱剂杀虫平台,中间那个挂着的绿芯是人工合成的性诱剂诱芯。”因为许多雄性昆虫发育成熟以后能向体外释放具有特殊气味的微量化学物质,以引诱同种雌性昆虫前去交配,然后通过这个平台来干扰交配,达到诱捕大量害虫。
流连于“鄂之花园、楚之氧吧”的万亩有机农业基地,我们多的是一份新颖与新奇,一颗开心与放心。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刘国安笑吟道:“有机稻里说丰年,‘温柔陷阱’一片。”是啊,有了这些“温柔陷阱”为有机农业“保驾护航”,何愁“梁道”牌有机水稻不丰收?何愁农业不增效,农民不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