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待研究的洪湖马镫与洪湖瓦砚 童力群 2014年8月17日星期日 2009年6月10日,《龙翔斋主(冯金平)新浪博客》发表了冯金平先生的《周郎赤壁论——附录二散文·古战场赤壁》。该文写道:“在武侯宫里,还陈列着出土的大量文物,它向人们展示着一千多年前这里是古战场的历史面貌.……还有东汉晚期的铜马蹬,印有建安八年字样的瓦砚台。” 这“东汉晚期的铜马蹬,印有建安八年字样的瓦砚台。”,是蒲圻赤壁对岸的洪湖乌林出土的。 “东汉晚期”四字非同小可——从目前出土的兵马俑中的骑兵俑来看,马上器具齐全,但是唯独没有马镫,因此可以推断马镫的发明应晚于秦朝。1970年,南京象山的东晋琅琊王氏族墓群7号墓中出土了一件装双镫的陶马,墓葬年代为东晋永昌元年(322年)或稍后。 “建安八年”四字也非同小可——最有名的瓦砚名曰“邺瓦”,来自于位于河北临漳县境内的邺城铜雀台,苏轼有诗曰:“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贾海仲的《邺谜溯源》写道:“清末徐珂的《清稗类钞·鉴赏》中录有:‘无锡王莼农(蕴章)孝廉藏铜雀瓦砚,长一尺有半,宽八寸,其背隐起‘建安十五年造’六字隶书,甚清劲……’” 我今天说句扫兴的话:“东汉晚期的铜马蹬,印有建安八年字样的瓦砚台”,都有待于研究。 《江汉考古》1987年第1期,发表了余向东先生的《洪湖出土青铜马镫》。该文写道:“一九七六年,洪湖县石码头区黄蓬乡萧家湾一牧童在归途中发现一处田地中有一科奇怪的东西露头,便挖了出来,并当即通过大队干部交给了县博物馆。经鉴定是一具青铜马橙(图一)。文物工作者赴当地调查,未见其他物件。该马橙,梯形扁平柄,两侧有棱节数道,柄中、下部有长方形穿孔,其体近似鸭蛋形;宽平沿,踏部弧曲,高26.4,柄顶宽4.赶踏宽7.2厘米(图二)。 这件马橙,铜质纯净,色泽光润,造型精致。惜无铭文纪年。” 请注意这两句话:“未见其他物件”、“惜无铭文纪年”。 显然,所谓“东汉晚期”四字是靠不住的。 显然,这“东汉晚期的铜马蹬”有待研究! 我认为,在无铭文纪年”的情况下,要得出“东汉晚期”四个字,至少应该有四个不同的马镫作比较:无西晋(共52年)焉有两汉?无西汉焉有东汉?无早期焉有晚期? 据我所知,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土这样“四个不同的马镫”。 我怀疑“东汉晚期”这四个字是由赤壁之战所在的建安十三年倒推出来的。 再说“印有建安八年字样的瓦砚台”,冯金平先生没有用专业的语言披露详细的情况,读者们只能是一头雾水。 即使这瓦砚台真的是建安八年的,与赤壁战役又有什么关系呢? 洪湖市黄蓬山是东汉荆州南郡州陵县的县治所在地,也是东吴鲁肃奉邑之县的县治所在地,其具体方位在洪湖市乌林镇政府所在地及黄蓬山村(行政村)。 我在网上查不出“萧家塆”的方位,但从“石码头区黄蓬乡萧家湾”可知“黄蓬乡”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区公所下属的一个小乡,面积不会很大,因此,可以断定“萧家塆”距离黄蓬山很近。 总之,现代牧童在黄蓬山附近——东汉荆州南郡州陵县的县治所在地附近——东吴鲁肃奉邑之县的县治所在地附近,挖出一个铜马蹬,不足为奇——还是不能确指是赤壁战役军队所用马镫。 总之,洪湖马镫与洪湖瓦砚是有待研究的,不足以支撑“蒲圻赤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