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85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 积分
- 22723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
孟子批判:世家和王道没有错,却不是真理
孔子没有济天下,孟子当然也没有匡扶天下。
孟子的活动、著述却较孔子为大,也是事实。
比如孟子讲王道,就不一定是要诸侯之为诸侯,安分守己做诸侯敬奉天子。而是王道是旗,明堂是路,是怂恿诸侯行王道而得天下做王做天子的。
这和孔子不同:孔子的王是率由旧章的秋梦,孟子的王是呼唤新主的春诗。是质的不同。因为社会要活力要驱动要发展,也是硬道理。
但诸侯和天子,路途遥远,本质不同,怎么举旗赶路到达呢?当然是用人,用世家。当然举个旗子我王我王道是不够的,身边要人吆喝,要人开路,这就是用世家大臣的意思。
这里是两层意思。用人用材;也是用旧用忠诚。因为诸侯到天子,路途遥远人心险恶总是经过考验的世家世族靠得住。王天下,虽然不用打,可是身边总得有人不是。那用谁信谁呢?当然是衣唯新人唯旧。其次是孟子没有明说,今天你是诸侯他是卿,来日你是天子他是诸侯啊。这不是中国梦的道理吗?有这份鼓励、没有这份鼓励是不一样的啊。
所以孟子没有说错:诸侯到天子,要国有世家,朝有大臣。
当然诸侯做了王,有没有王道;世家做了诸侯,有没有世道。这还未必,这也是个问题了。
因为诸侯做了王,也许不喜欢孔孟的王道;倒是世家做了诸侯,一定不满足,还想、更想做王了。
旗帜不定还是王道,是替天行道;他不是诛王,是讨伐独夫民贼。
人性犯贱,人心犯上。——就这么个道理。王,没有王道;世家和诸侯为天下乱。
当然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孔夫子孟夫子一起被人尊敬了。
其实世人尊敬他们,是无分他们是怀念旧王或者呼唤新王的意思,而是敬重他们讲礼法、道义和秩序。
因为,讲礼法、道义和秩序,有礼法、道义和秩序,社稷稳,天下安,生民福。
但是显然,王和诸侯和世家不能保证天下的礼法、道义和秩序。
还不定是从他、他们那里乱起来的。别人叫作风,他那里叫临幸。别人挣个钱叫私心叫资本主义,他那里官倒、捣官,世袭、袭世,贪腐、腐谈就特色就社会主义了。奇了怪了。
所以倡王道重世家,未必能保证天下的礼法、道义和秩序。不定是不法、是失礼、是无道了。
文明和修为是有过程有层次是有标识的,也对,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也是变化移易的,不可认死理,死认世家。
王道或者民道,世家或者不世家——我们可以听听孟子怎么说;却不能完全听他的信他的。何况我们是“民”国是人民共和国呢。
因此林深数树坚持说,孔子孟子说话有道理,却一定没有真理。人,没有真理。今天的孔子孟子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