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省级黄荆山森林公园的初步设想
黄石市长跑协会秘书长 熊忠武
有关领导: 为积极响应参与黄石市十大美景评选活动,用双脚去探寻黄荆山省级森林公园风景区,身临其境体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7月19日9时,我和汪五和从中窑小学上山途径飞云公园、飞云洞。登上月亮山,到下午3时32分抵达澄月社区花园路,历时6个半小时。初寻飞云洞、黄荆山省级森林公园,发现它是黄石地区颇具开发价值的旅游风景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夜鹭的栖息地,我俩虽然是黄石土生土长的市民,分别69岁和56岁,对这一带的自然风光、文化底蕴知之甚少,这次登山探视对我们触动很大,责任感促使我们向有关领导反映,奔走呼吁!并力尽全力,抓住十大美景评选机遇,发动长跑协会成员和专业协会的功能开拓进取。初步设想如下,望能引起您们的重视和支持,并身体力行,为黄石人民奉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一、8月8日全国全民健身日,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登月亮山活动,将飞云洞、黄荆山省级公园推介全社会,为打造一个崭新的旅游景区呐喊助威,具体方案与相关单位商议。 二、为了把这次登山活动搞好搞扎实,目前黄石已经进入高温季节,考虑登山的安全及参与者体能的承受力,市长跑协会面向全市挑选20—30名马拉松运动员于本月31日进行一次登山探寻,为8月8日黄石市全民登山活动探路预热。登山探寻路线及沿途景点简介:起点中窑小学——飞云公园——飞云洞——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飞云陵园——山上村——山上村小学遗址——国内第一天运煤高空索道——黄石青年林——大寨地——郭家垱——广播电视发射台——好汉坡——白龙井——云雾洞——华新采石场(观景台)——念佛堂——终点澄月社区花园路。登山路线均在黄荆山省级森林公园范围内,共有道教、佛教寺庙8座,常年香火不断,自然村6个,景点简介: 1、飞云公园。始建于80年代初,初具规模。
2、飞云洞。大冶八景之一“纡洞飞云”。历代游览胜地,它形成于唐朝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为天然溶洞,洞中泉水常年不断,构成山洞瀑布,有“仙人吊布”美誉。天宝14年“安史之乱”,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元结在洞内居住两年,留有不少传世佳作,千年古迹甚多。在近代革命史中,飞云洞是中共港窑湖工矿支部委员会的秘密联络点,领导黄石工农开展武装斗争,英雄伟绩,可歌可泣。飞云洞现主题建筑有道教庙宇一座,洞顶建有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顺山而上是飞云陵园,园内有一溶洞泉水涌出,并与飞云洞相连,更增添了飞云洞的神秘色彩和现代化的气息。关于飞云洞的历史资料见于1982年出版的《黄石文史资料第三册》。
3、高空运煤索道。建于1934年利华煤矿将汪仁开采的煤运到黄石,开凿隧道,铺设路轨,人工将运煤矿车拉倒中窑隧道出口(市一医院后山),再用高空索道运到中窑江边码头,堪称国内第一条高空索道,是黄石珍贵的矿业遗产。我们将在近期组织一次探险揭开空中索道的神秘面纱。(索道照片见1890——1949年黄石工运史) 4、大寨地。1972年全国农业学大寨高潮中,由四棵人民公社征集的500名社员,在黄荆山顶开荒种地,从年春开工到秋季,用青石板垒起大寨样板梯田150亩,虽经40年风雨至今完好无损,充分显示了山南人民“战天斗地”的英勇气概,游览后回味无穷。
5、郭家垱。黄荆山顶的六个自然村,70年代前称“山上大队”现称“山上管委会”。村里的人们伴随改革开放大潮,奔向祖国四面八方,人烟稀少。黄荆山省级森林公园陈了寂静的山林,沉睡的“处女地”。值得一提的事“山上小学遗址”,当年这里只有10多个学生一名教师,四个教室,20年前黄石日报进行过专题报道。现在校舍即将倒塌,杂草丛生。到这里看一看,山下都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我们暂不追忆解放前黄石人民的苦难生活,看看现在“山上小学遗址”,对比今日改革开放3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将给每一个登山者心灵以震撼行的洗涤。
6、广播电视发射塔登山路,又名好汉坡。2009年,由市体育局、西塞山区政府拨款,修建宽1.5米,长1500米的健身登山路,由此登山观赏古树、石林、怪石、空气宜人、鸟语花香,往山下山南经济开发区尽收眼帘,有旅游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登安徽黄山天都峰之感。
7、黄荆山、云雾洞。传说朱元璋被陈友谅追赶的藏身地,洞旁有白龙井,泉水叮咚,深不可测。
8、华新采石场(观景台),在此居高临下观看黄石,长江公路大桥横跨大江南北,城市全貌一览无余,磁湖美不胜收,虽登山游览五个小时有余,虽饥饿、疲劳,但百感交集,热爱黄石,建设黄石的激情奋发而出。 综上所述,此次探寻登山意义深远,笔者认为在探寻黄石十大美景评选过程中告诉人们“莫忘飞云洞、唤醒黄荆山”,无疑向黄石人民展现了欲待开发的原生态省级森林公园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当您登山游览全程后必然惊叹,全国哪有一个城市的闹市区就在省级森林公园的山脚下,这是大自然对黄石人民的恩赐,得天独厚却没有得到开发。东起黄思湾,西至李家坊,从冶钢四门、二门、一门、中窑、上窑、袁仓、太子湾、八卦嘴、石料山、胡家湾共有12个登山小路。在没有开凿隧道前,黄石人祖祖辈辈都是从这些山路翻山越岭,从山背到山背。以前石灰窑居民和汪仁、四棵居民互称对方所在地为山背。 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设想,将黄荆山省级森林公园内的景点和自然景观稍加梳理,就是一个休闲健身的大氧吧,山上六个自然村在保持原有基础上加以整治,就可以成为度假村和避暑胜地,黄石市民登山后可以重温农家柴火饭、锅巴粥的味道。若将飞云洞、黄荆山、西塞山、汉冶萍广场、中窑人工隧道、上窑百年老街、全国第一条铁路铁山至—石灰窑的运矿铁路、冶矿码头、卸矿矶、中国水泥博物馆、磁湖打造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有山有水,有人文景观、矿冶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徒步、骑行、自驾游、野营,一定会成为市民观光的热点。为促进城市转型,为山水园林城市的创建、矿冶文明之都增加独特的魅力。通过登山活动,媒体的宣传,黄荆山省级森林公园风景区必将焕发青春活力。 注:冶矿码头、卸矿矶、百年老街请查“石灰窑文史资料第一辑”:石灰窑区建制沿革、冶矿码头史略、九里十三哨、百年老街话沧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