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657|回复: 1

[闲谈鄂南] 杜牧《赤壁》是“黄州赤壁说”的中流砥柱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847

主题

1538

帖子

2090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90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4-8-24 16: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牧《赤壁》是“黄州赤壁说”的中流砥柱
童力群
2014年8月24日星期日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第一节、杜牧拾到的“折戟”是赤壁战役第一件出土兵器
史志鹏先生在《黄州简史》第71页写道:“会昌二年(842年)四月二十三日至会昌四年(844年)九月间,晚唐著名文学家杜牧任黄州刺史。”
因此,杜牧写《赤壁》的时间在会昌二年(842年)四月下旬至会昌四年(844年)九月之内,杜牧在黄州江滩拾到“折戟”的时间在会昌二年(842年)四月下旬至会昌四年(844年)九月之内。
退水时间江滩暴露。因此,可将杜牧在黄州江滩拾到“折戟”的时间定在会昌二年(842年)十月初。
南宋末年,谢叠山在《赤壁诗序》写道:“予自江夏溯洞庭,舟过蒲圻,见石崖有‘赤壁’二字,其北岸曰乌林,又曰乌巢,乃沔阳境。有烈火冈,上有周公瑾庙。至今土人耕地得箭镞,长尺余,或得断枪折戟。其为周瑜破曹公处无疑。”
谢叠山何时经过蒲圻赤壁,我手头无资料可供考证。
谢叠山生于1226年,卒于1289年。
2007年卞威写就了硕士论文《谢叠山诗文论谈》。该文写道:“二是在咸淳三年(1267)从兴国(湖北阳新县)赦归后,辞去新除的史馆修撰职,到各地讲学,游说救国勤王。”
我以为:谢叠山于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经过蒲圻赤壁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蒲圻赤壁首次出土兵器的年份大致可定为1267年左右。
842年比1267年早425年!
因此,杜牧拾到的“折戟”是赤壁战役第一件出土兵器!
第二节、杜牧《赤壁》比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仅晚29年
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成书。
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里肯定了蒲圻赤壁。
李吉甫是明确肯定蒲圻赤壁的第一人。。
杜牧《赤壁》写于会昌二年(842年)十月初。
杜牧《赤壁》比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仅晚29年。
我们可以肯定杜牧仔细阅读过《元和郡县图志》。
在赤壁战址的问题上,杜牧没有盲从李吉甫,甚至没有盲从他敬爱的祖父杜佑,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三节、杜牧《赤壁》承上启下
一、杜牧《赤壁》承上
早于杜牧《赤壁》的“黄州赤壁说”如下:
1、三国时期的王粲的《英雄记》记载了曹操的进军路线:“曹操进军至江上,欲从赤壁渡江。……从汉水来,下出大江……”(见北宋李昉《太平御览》卷771筏部)这一段所定方位就是黄州赤壁!该记载写于208年至217年之间。
2、《三国志》成书于290年左右。
细读《三国志》,可以发现《三国志》其实有利于“黄州赤壁说”。【《三国志》多次记载曹操及曹军未过长江。而在江北的赤壁唯有黄州赤壁!】
3、东晋史官干宝在《搜神记》鄂县“樊山”条下写了“后果有赤壁之捷”,非常明确的写明这赤壁在樊口极近的地方。这赤壁只能是黄州赤壁!
《搜神记》可能撰写于330年左右。
4、庾信在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创作了《哀江南赋》,回忆南朝梁太清二年(548年)逃难经历。他写道:“若乃阴陵失路,钓台斜趣。望赤壁而沾衣,舣乌江而不渡。”
钓台,因赤壁之战后孙权建都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时于此垂钓而得名,与黄州赤壁隔江斜对,位于黄州赤壁的下方(东南方)。庾信身在钓台能“望赤壁而沾衣”,这赤壁只能是黄州赤壁!
5、李白主张“黄州赤壁说”。时间是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360问答》写道:
《<咏赤壁·李白>赏析》。
网友yangfan1203答: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关于此诗的写作地点,一般都认为是黄州赤壁,如明弘治《黄州府志》、民国著名地方志学家王葆心的《黄州赤壁沿革考》等皆持此说。当代丁永淮先生甚至还专门对此诗进行过考辩: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数次顺大江上下,游览过古城黄州和古迹赤壁,是完全可能的。李白写有《赤壁送别歌》,大致可以肯定为作于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这年春至秋,李白都住在江夏(今武汉),营葬吴指南于武昌(今鄂州市)之东,过江游览黄州赤壁是完全可能的。当时无论是蒲圻赤壁还是武昌赤壁,都没有可供人游览的建筑物,更不是送别的处所,只有黄州赤壁具有这些条件。因此,李白的这首《赤壁送别歌》虽然没有点明写的是黄州赤壁,但应可以肯定是在黄州写的,记的是黄州送别友人乘船东去(“君去沦江弄澄碧”),写的是“黄州赤壁”(《东坡赤壁》)。
“赤壁楼船扫地空”,写的是火烧赤壁。
“蒲圻赤壁说”、“嘉鱼赤壁说”、“江夏赤壁说”(“武昌赤壁说”)火烧的都是乌林,唯独“黄州赤壁说”火烧的是赤壁。
因此,李白主张“黄州赤壁说”。
二、杜牧《赤壁》启下
迟于杜牧《赤壁》的“黄州赤壁说”如下:
1、北宋李宗谔的《黄州图经》包含在《祥符州县图经》里。
《祥符州县图经》初成于祥符二年(1009年),增修于祥符四年(1011年)和祥符六年(1013年)。
南宋陆游在《入蜀记》对“黄州赤壁矶”写道:“此矶《图经》及传者皆以为周公瑾败曹公之地。”
2、北宋元丰年间,苏轼模拟杜牧的“乌林芳草远,赤壁健帆开”,写下了“乌林荒草远,赤壁健帆归。”【载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
3、元丰六年(1083年),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里写道:“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矣称快世俗。”
长洲之滨——黄州附近三江口北岸。
故城之墟——黄州北郊邾城。
4、北宋张舜民在《郴行录》写道:“黄之士人,出钱于州之城东隅地筑矶,乃周瑜败曹操之所。”
《郴行录》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秋月。
5、与苏轼同时代的孔武仲、黄庭坚、潘大临主张“黄州赤壁说”。
6、北宋黄治《上黄州太守》写道:“威棱赤壁千寻峻,德量黄陂万顷宽。”
7、北宋宣和年间,黄州太守安咏写道:“万古战争余赤壁,一时形胜属黄冈。”
8、北宋末年,胡安国主张“黄州赤壁说”。
9、《殆知阁藏书网·首页 > 08集藏·1467部 > 03诗话·197部 >188·韵语阳秋·宋·葛立方 > 14·卷十三》写道:“韩子苍知黄州日,闻贼起旁郡,有诗云:‘齐安城畔山危立,赤壁矶头水倒流。此地能令阿瞒走,小偷何敢下芦洲!’遂直以齐安赤壁为周瑜所战之地,岂非因东坡之语邪?”
“韩子苍知黄州”的时间是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
10、南宋陆游《黄州》写道:“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孙仲谋。” 【载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
11、南宋张孝祥、王炎、辛弃疾、戴复古、刘辰翁、葛长庚、孙应时等主张“黄州赤壁说”。
【以上所列,皆早于南宋末年谢叠山的《赤壁诗序》。】
第四节、“蒲圻赤壁说”抢占杜牧的《赤壁》
一、冯金平先生的言论
(一)
    2008年7月16日的《赤壁网》,冯金平先生在《纵论赤壁文物·(四)兵器》里写道:
    “赤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争与守备都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地下遗存,三国汉晋时期的兵器主要有戈、矛、戟、标、剑、弩机、箭镞等。
晚唐诗人杜牧曾临三国古战场赤壁,写有“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著名的诗句。诗中的前两句并非诗人虚拟,而是借物抒怀。自古以来,蒲圻古战场赤壁先后都有赤壁之战的文物出土。”
(二)
    2009年6月9日,冯金平先生在《周郎赤壁论—论赤壁之战·谈赤壁古战场》里写道:“杜牧祖父杜佑在《通典》书中早就告诉儿孙:赤壁在蒲圻县。杜牧后来还写了‘乌林芳草远,赤壁健帆开’,则明白无误写的是蒲圻赤壁和洪湖乌林了。”
二、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的行为
    赤壁市(原蒲圻市)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抢占杜牧《赤壁》的行为有两个:
(一)《导游词》抢占杜牧《赤壁》
《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导游词》写道:
“晚唐诗人杜牧曾临三国古战场赤壁,写下了著名的赤壁古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雕刻园抢占杜牧《赤壁》
    在赤壁市(原蒲圻市)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的三国雕刻园里,在靠石墙的大木牌上用隶书竖写了杜牧的《赤壁》——《赤壁怀古》。
第五节、李白、戴叔伦所言“石头驿”有待研究
2009年6月9日,冯金平先生在《周郎赤壁论—论赤壁之战·谈赤壁古战场》里写道:“说到李白的赤壁送别歌,黄州赤壁说认为;蒲圻古无游览建筑,非登临送别之所,李白不会在那里送别,相反的,黄州自古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游览设施,李白只能在这里送别。……李白同时还把‘赤壁’与‘石头口’并称。关于‘石头驿’之称,见他的《答裴侍卿先至石头驿,以书见召一诗》一诗,其首联云:‘君至石头驿,寄书黄鹤楼。’其地既名曰驿,足见在唐代时,这里已是一条交通要道,为车船人马过境之处。戴叔伦《石头口水驿》一诗,更具体地写他自己‘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其地既有驿站,又有旅馆,戴叔伦能在此住旅馆度岁,李白就不能在此送别友人?”
    《360百科》有《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其“注释”写道:“《方舆胜览》:汪彦章《石头驿记》云:自豫章绝江而西,有山屹然,并江而出者,石头渚也。阻江负城十里而近。胡三省《通鉴注》:石头驿,在豫章江之西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出版了《唐诗鉴赏辞典》。该辞典第673页有徐竹心对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童注:即冯金平所言《石头口水驿》。】讲解道:“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
如此看来,李白、戴叔伦所言“石头驿”有待研究——不一定就是蒲圻赤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847

主题

1538

帖子

2090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90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4-8-24 16: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节、杜牧两首诗为《赤壁》固定空间、时间方位
黄州刺史杜牧散步时捡到一个折戟,写出《赤壁》,这写作地点明摆着就在黄州赤壁嘛!
“蒲圻赤壁说”没有半个字的依据,硬是把杜牧的《赤壁》抢占到蒲圻赤壁去。
所幸杜牧还写了两首与“赤壁”有关的诗,为《赤壁》诗固定了空间方位与时间方位!
第一首诗:
齐安郡晚秋
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第二首诗:
早春寄岳州李使君
(李善棋爱酒情地闲雅)
杜牧
城高倚峭巘,地胜足楼台。
朔漠暖鸿去,潇湘春水来。
萦盈几多思,掩抑若为裁。
返照三声角,寒香一树梅。
乌林芳草远,赤壁健帆开。
往事空遗恨,东流岂不回。
分符颍川政,吊屈洛阳才。
拂匣调珠柱,磨铅勘玉杯。
棋翻小窟势,垆拨冻醪醅。
此兴予非薄,何时得奉陪。

第七节、赤壁就在齐安郡内——就在黄州内
在《齐安郡晚秋》里有“可怜赤壁争雄渡”。毫无疑问,赤壁就在齐安郡内!
齐安郡就是黄州——唐朝的每个州都要带个郡名。
杜牧任黄州刺史时,州治在邾城旧址(今黄州城正北十里处)。
杜牧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四月二十三日到任黄州刺史,他在《黄州剌史谢上表》里写道:“在大江之侧,云梦之南,古有夷风,今尽华俗。户不满二万,税钱才三万贯。”
既然赤壁就在齐安郡内——就在黄州内,那么,《早春寄岳州李使君》里的“乌林芳草远”,其“乌林”就在齐安郡内——就在黄州内。
更何况,《三国志》及裴注都记载乌林战斗紧接着赤壁战斗,乌林与赤壁相隔不远。

第八节、解读杜牧的《早春寄岳州李使君》
——“赤壁健帆开”与蒲圻赤壁毫无关系
一、杜牧出守黄州途径安州
杜牧出守黄州,途径安州(今湖北安陆市),回忆去年夏天与友人在一起的情景,作《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
杜牧上任,从长安动身,途径安州(今湖北省安陆市),他自西北而东南,从安州(今湖北省安陆市城区)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城区北郊禹王城村一带),目前的公路是167公里,完全不必绕道蒲圻赤壁。
蒲圻赤壁那里也没有让杜牧牵肠挂肚的人使他必须绕道。
更何况,杜牧从安州动身后,直接到黄州,可以顺路趁机观察其管辖之地。
唐代黄州,辖黄冈县(包括今武汉市新洲区、黄冈市团风县、黄冈市黄州区)、麻城县(今黄冈市之麻城市、红安县)、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及孝感市大悟县部分地方)。【州县两级变更频繁、复杂,一言难尽。又其中麻城县在元和三年(808年)并入黄冈县,大中三年(849年)复置麻城县。】
杜牧是个负责任的官员,且喜好研究、考察地理山川,这次上任途中最后一段正好斜穿自己的辖区,又是“微服私访”之良机,焉能故意躲开?
杜牧从安州动身后,必定途经黄陂县县治(今黄陂区城区西北侧)、南安城之城区(原隋朝大业三年所立黄州府治,延至中唐建中年间。今武汉市新洲区之城区)、乌林(今团风县团风镇),到达黄州府治邾城(今黄冈市城区北郊禹王城村一带)。
因此,完全可以排除杜牧到黄州上任途经蒲圻赤壁的可能性。

二、写作《早春寄岳州李使君》的地点
杜牧写作《早春寄岳州李使君》的地点,无疑是黄州城。
但唐代黄州府治所在地屡有变化,所以不得不加以说明。
史志鹏先生在《黄州简史》第62页写道:“约中唐建中年间(779—783),朝廷把黄州州城由南安城【童注:今武汉市新洲区之城区。】迁至邾城旧址【童注:今黄冈市城区北郊禹王城村一带。】。到中和五年(885年),州城再稍迁赤壁东南的滨江之地(今黄冈市区)【童注:今黄州城区的青砖湖一带。】。”
显然,杜牧写作《早春寄岳州李使君》的地点是黄州城——邾城旧址【童注:今黄冈市城区北郊禹王城村一带。】

三、关键是“此兴予非薄,何时得奉陪?”
杜牧《早春寄岳州李使君》的结尾两句是“此兴予非薄,何时得奉陪?”
“何时得奉陪?”——什么时候才能奉陪?——自从“李使君”到岳州任刺史以来,杜牧还没有与“李使君”一起下棋喝酒!
杜牧在没有到岳州的情况下,就写下了“乌林芳草远,赤壁健帆开。”!
所谓“杜牧在蒲圻赤壁写下《赤壁》”,纯粹是部分古今文人拍脑壳拍出来的——真正是子虚乌有!
显然,“乌林芳草远,赤壁健帆开。”写的是团风乌林与黄州赤壁!

第九节、杜牧《赤壁》是“黄州赤壁说”的中流砥柱
杜牧《赤壁》写于黄州城内,约写于会昌二年(842年)十月初。
杜牧拾到的“折戟”是赤壁战役第一件出土兵器。
杜牧《赤壁》承上启下。
因此,杜牧《赤壁》是“黄州赤壁说”的中流砥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