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赤壁》是“黄州赤壁说”的中流砥柱 童力群 2014年8月24日星期日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第一节、杜牧拾到的“折戟”是赤壁战役第一件出土兵器 史志鹏先生在《黄州简史》第71页写道:“会昌二年(842年)四月二十三日至会昌四年(844年)九月间,晚唐著名文学家杜牧任黄州刺史。” 因此,杜牧写《赤壁》的时间在会昌二年(842年)四月下旬至会昌四年(844年)九月之内,杜牧在黄州江滩拾到“折戟”的时间在会昌二年(842年)四月下旬至会昌四年(844年)九月之内。 退水时间江滩暴露。因此,可将杜牧在黄州江滩拾到“折戟”的时间定在会昌二年(842年)十月初。 南宋末年,谢叠山在《赤壁诗序》写道:“予自江夏溯洞庭,舟过蒲圻,见石崖有‘赤壁’二字,其北岸曰乌林,又曰乌巢,乃沔阳境。有烈火冈,上有周公瑾庙。至今土人耕地得箭镞,长尺余,或得断枪折戟。其为周瑜破曹公处无疑。” 谢叠山何时经过蒲圻赤壁,我手头无资料可供考证。 谢叠山生于1226年,卒于1289年。 2007年卞威写就了硕士论文《谢叠山诗文论谈》。该文写道:“二是在咸淳三年(1267)从兴国(湖北阳新县)赦归后,辞去新除的史馆修撰职,到各地讲学,游说救国勤王。” 我以为:谢叠山于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经过蒲圻赤壁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蒲圻赤壁首次出土兵器的年份大致可定为1267年左右。 842年比1267年早425年! 因此,杜牧拾到的“折戟”是赤壁战役第一件出土兵器! 第二节、杜牧《赤壁》比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仅晚29年 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成书。 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里肯定了蒲圻赤壁。 李吉甫是明确肯定蒲圻赤壁的第一人。。 杜牧《赤壁》写于会昌二年(842年)十月初。 杜牧《赤壁》比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仅晚29年。 我们可以肯定杜牧仔细阅读过《元和郡县图志》。 在赤壁战址的问题上,杜牧没有盲从李吉甫,甚至没有盲从他敬爱的祖父杜佑,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三节、杜牧《赤壁》承上启下 一、杜牧《赤壁》承上 早于杜牧《赤壁》的“黄州赤壁说”如下: 1、三国时期的王粲的《英雄记》记载了曹操的进军路线:“曹操进军至江上,欲从赤壁渡江。……从汉水来,下出大江……”(见北宋李昉《太平御览》卷771筏部)这一段所定方位就是黄州赤壁!该记载写于208年至217年之间。 2、《三国志》成书于290年左右。 细读《三国志》,可以发现《三国志》其实有利于“黄州赤壁说”。【《三国志》多次记载曹操及曹军未过长江。而在江北的赤壁唯有黄州赤壁!】 3、东晋史官干宝在《搜神记》鄂县“樊山”条下写了“后果有赤壁之捷”,非常明确的写明这赤壁在樊口极近的地方。这赤壁只能是黄州赤壁! 《搜神记》可能撰写于330年左右。 4、庾信在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创作了《哀江南赋》,回忆南朝梁太清二年(548年)逃难经历。他写道:“若乃阴陵失路,钓台斜趣。望赤壁而沾衣,舣乌江而不渡。” 钓台,因赤壁之战后孙权建都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时于此垂钓而得名,与黄州赤壁隔江斜对,位于黄州赤壁的下方(东南方)。庾信身在钓台能“望赤壁而沾衣”,这赤壁只能是黄州赤壁! 5、李白主张“黄州赤壁说”。时间是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360问答》写道: 《<咏赤壁·李白>赏析》。 网友yangfan1203答: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关于此诗的写作地点,一般都认为是黄州赤壁,如明弘治《黄州府志》、民国著名地方志学家王葆心的《黄州赤壁沿革考》等皆持此说。当代丁永淮先生甚至还专门对此诗进行过考辩: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数次顺大江上下,游览过古城黄州和古迹赤壁,是完全可能的。李白写有《赤壁送别歌》,大致可以肯定为作于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这年春至秋,李白都住在江夏(今武汉),营葬吴指南于武昌(今鄂州市)之东,过江游览黄州赤壁是完全可能的。当时无论是蒲圻赤壁还是武昌赤壁,都没有可供人游览的建筑物,更不是送别的处所,只有黄州赤壁具有这些条件。因此,李白的这首《赤壁送别歌》虽然没有点明写的是黄州赤壁,但应可以肯定是在黄州写的,记的是黄州送别友人乘船东去(“君去沦江弄澄碧”),写的是“黄州赤壁”(《东坡赤壁》)。 “赤壁楼船扫地空”,写的是火烧赤壁。 “蒲圻赤壁说”、“嘉鱼赤壁说”、“江夏赤壁说”(“武昌赤壁说”)火烧的都是乌林,唯独“黄州赤壁说”火烧的是赤壁。 因此,李白主张“黄州赤壁说”。 二、杜牧《赤壁》启下 迟于杜牧《赤壁》的“黄州赤壁说”如下: 1、北宋李宗谔的《黄州图经》包含在《祥符州县图经》里。 《祥符州县图经》初成于祥符二年(1009年),增修于祥符四年(1011年)和祥符六年(1013年)。 南宋陆游在《入蜀记》对“黄州赤壁矶”写道:“此矶《图经》及传者皆以为周公瑾败曹公之地。” 2、北宋元丰年间,苏轼模拟杜牧的“乌林芳草远,赤壁健帆开”,写下了“乌林荒草远,赤壁健帆归。”【载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 3、元丰六年(1083年),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里写道:“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矣称快世俗。” 长洲之滨——黄州附近三江口北岸。 故城之墟——黄州北郊邾城。 4、北宋张舜民在《郴行录》写道:“黄之士人,出钱于州之城东隅地筑矶,乃周瑜败曹操之所。” 《郴行录》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秋月。 5、与苏轼同时代的孔武仲、黄庭坚、潘大临主张“黄州赤壁说”。 6、北宋黄治《上黄州太守》写道:“威棱赤壁千寻峻,德量黄陂万顷宽。” 7、北宋宣和年间,黄州太守安咏写道:“万古战争余赤壁,一时形胜属黄冈。” 8、北宋末年,胡安国主张“黄州赤壁说”。 9、《殆知阁藏书网·首页 > 08集藏·1467部 > 03诗话·197部 >188·韵语阳秋·宋·葛立方 > 14·卷十三》写道:“韩子苍知黄州日,闻贼起旁郡,有诗云:‘齐安城畔山危立,赤壁矶头水倒流。此地能令阿瞒走,小偷何敢下芦洲!’遂直以齐安赤壁为周瑜所战之地,岂非因东坡之语邪?” “韩子苍知黄州”的时间是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 10、南宋陆游《黄州》写道:“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孙仲谋。” 【载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 11、南宋张孝祥、王炎、辛弃疾、戴复古、刘辰翁、葛长庚、孙应时等主张“黄州赤壁说”。 【以上所列,皆早于南宋末年谢叠山的《赤壁诗序》。】 第四节、“蒲圻赤壁说”抢占杜牧的《赤壁》 一、冯金平先生的言论 (一) 2008年7月16日的《赤壁网》,冯金平先生在《纵论赤壁文物·(四)兵器》里写道: “赤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争与守备都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地下遗存,三国汉晋时期的兵器主要有戈、矛、戟、标、剑、弩机、箭镞等。 晚唐诗人杜牧曾临三国古战场赤壁,写有“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著名的诗句。诗中的前两句并非诗人虚拟,而是借物抒怀。自古以来,蒲圻古战场赤壁先后都有赤壁之战的文物出土。” (二) 2009年6月9日,冯金平先生在《周郎赤壁论—论赤壁之战·谈赤壁古战场》里写道:“杜牧祖父杜佑在《通典》书中早就告诉儿孙:赤壁在蒲圻县。杜牧后来还写了‘乌林芳草远,赤壁健帆开’,则明白无误写的是蒲圻赤壁和洪湖乌林了。” 二、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的行为 赤壁市(原蒲圻市)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抢占杜牧《赤壁》的行为有两个: (一)《导游词》抢占杜牧《赤壁》 《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导游词》写道: “晚唐诗人杜牧曾临三国古战场赤壁,写下了著名的赤壁古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雕刻园抢占杜牧《赤壁》 在赤壁市(原蒲圻市)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的三国雕刻园里,在靠石墙的大木牌上用隶书竖写了杜牧的《赤壁》——《赤壁怀古》。 第五节、李白、戴叔伦所言“石头驿”有待研究 2009年6月9日,冯金平先生在《周郎赤壁论—论赤壁之战·谈赤壁古战场》里写道:“说到李白的赤壁送别歌,黄州赤壁说认为;蒲圻古无游览建筑,非登临送别之所,李白不会在那里送别,相反的,黄州自古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游览设施,李白只能在这里送别。……李白同时还把‘赤壁’与‘石头口’并称。关于‘石头驿’之称,见他的《答裴侍卿先至石头驿,以书见召一诗》一诗,其首联云:‘君至石头驿,寄书黄鹤楼。’其地既名曰驿,足见在唐代时,这里已是一条交通要道,为车船人马过境之处。戴叔伦《石头口水驿》一诗,更具体地写他自己‘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其地既有驿站,又有旅馆,戴叔伦能在此住旅馆度岁,李白就不能在此送别友人?” 《360百科》有《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其“注释”写道:“《方舆胜览》:汪彦章《石头驿记》云:自豫章绝江而西,有山屹然,并江而出者,石头渚也。阻江负城十里而近。胡三省《通鉴注》:石头驿,在豫章江之西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出版了《唐诗鉴赏辞典》。该辞典第673页有徐竹心对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童注:即冯金平所言《石头口水驿》。】讲解道:“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 如此看来,李白、戴叔伦所言“石头驿”有待研究——不一定就是蒲圻赤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