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振全悲伤地望着病床上的弟弟。

孙振福被推往手术室。

看着手机里弟弟的照片,孙振全悲痛不已。 昨天下午4点16分,一张备受媒体关注的病床被推出海宁市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室。病床上,一名小伙静静地躺着,再也醒不过来。 在前往手术室的通道里,挤满了病人家属。“这是一名外地小伙,因车祸死亡,家人捐出了他的器官,以救助他人,对他人是一种帮助,对家人也是一种寄托!”人群里,有个消息灵通的女士话音刚落,所有人都对小伙肃然起敬,并立即让出了一条通道。 下午4点52分,医生宣布小伙死亡。 傍晚6点不到,器官捐献手术顺利完成。因车祸失去生命的湖北小伙孙振福,由家人捐出了肝脏、肾脏和眼角膜。他的这些器官,已在第一时间送往浙一医院,并将在最短时间内救助5名备受病痛折磨的病人。 孙振福的生命,原本会永远定格在30岁,但现在,却会在5名素昧平生的人身上得到延续。他已成为海宁第3例、嘉兴第10例、浙江第230例人体器官捐赠者。 悲痛中的决定 孙振福是湖北襄阳保康县人,1984年出生,生前在海宁做了10多年的油漆工。8月13日下午1点48分左右,他开摩托车行驶到海宁市区海昌路与工人路交叉口时,与一辆汽车相撞…… 事故发生时,孙振福的哥哥孙振全正在上班。 直到13日晚上7点45分左右,我接到交警的电话,才知道弟弟出事了——我匆匆来到医院,弟弟已躺在ICU室的病床上晕迷不醒,头上还裹着厚厚的纱布。我向医生了解病情,医生说人伤得很重很重,可能救不回来了…… 当晚,我忘了工作一天的疲惫,陪弟弟待在ICU室,心情非常沉重。 第二天早上,我又问了别的医生,医生也说救不回来了,要我做好思想准备。在极度担心和焦虑的心情下,我在ICU室的过道里来回走动,突然看到了一块捐献人体器官的宣传板,从这块宣传板上,我了解到一个人死亡后,他的器官还能捐献出来帮助很多病人,再想平时从报纸上、电视里、网络上看到的有关这方面的宣传,就有了万一弟弟救不过来,就捐出他的器官救助他人的想法。 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向医生了解情况,医生说应该和我父母沟通,如果他们也同意,医院可以联系红十字会。我当天就打电话回老家,向父母和几位重要的亲戚说明情况,大家意见不统一,但经过一天多的讨论后,我的父母最终决定,如果人真的救不回来,我们就捐出器官救助一些需要救助的人。 8月18日上午9点多,护士告诉我,当天凌晨4点多,我弟弟已无自主呼吸,血压也没有了,我脑袋里“嗡”的一下,以为弟弟已经死亡了。医生说这是脑死亡,很快就无法维持生命了。省红十字会的有关人员已经联系我,详细告知了有关情况。老家的表妹找来了同意捐献我弟弟器官的委托书,我父母都在上面签了字。 这几天,我母亲因烧伤住院,父亲年纪大了不方便过来,就把签好字的委托书拍了照片先发过来…… 我弟弟因交通意外死亡,他的器官却可以救助那么多需要救助的病人,我想我们这么做,对弟弟和获救助的人都是有意义的。 生前爱生活爱家人 昨天下午1点左右,不少媒体闻讯后,纷纷赶到海宁市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室的会客区,把孙振福的哥哥孙振全团团围住,请他介绍他弟弟生前的情况。 “我老家在距神农架很近的襄阳山区,家里只有我和弟弟两个孩子。小时候家里条件非常不好,我小学毕业后就不读书了,我的弟弟读到初一也辍学了!”比弟弟大3岁的孙振全告诉记者,小学毕业后,他在家里帮父母干农活,弟弟一辍学就到外边闯荡,“他先做小工学修路,后来又学了油漆,2001年他到海宁当油漆工,2004年我也来到海宁,跟着他学油漆。” 在孙振全看来,弟弟是一个内向的人,所以30岁了还没讨老婆,“但我弟弟热爱生活,对家人也很好,早些年他一个人在外打工,时不时给老家寄钱寄东西;老家造房子,他寄了4万块钱回来;我结婚生子后,他经常给我儿子买玩具……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他的生活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去年他还考了汽车驾照,本来今年准备买轿车,想不到……” 孙振全向记者介绍弟弟的情况时,还拿出了弟弟留下的小米手机,里边有弟弟在工作之余扮酷的自拍照片,有他和装修工程的合影,有他喜爱的不少书画作品,还有他跳舞时所拍的一些视频。在手机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健康阳光而充满活力的青年,但此刻的他,只能静静地躺着,永远都不会醒来了。 死后救助5名病人 昨天下午3点左右,省红十字会的有关人员来到海宁市人民医院,向孙振全详细说明了人体器官捐献的有关情况。 “经海宁市人民医院医生初步评估,孙振福适合捐赠的器官有一个肝脏、一对肾脏和一对眼角膜。一对肾脏可救助2名病人,一个肝脏可救助1名病人,一对眼角膜可让2名病人重见光明,也就是说,孙振福的这次捐赠可以救助5名病人。”省红十字会有关人员说,对于捐赠者和捐赠者家属来说,这是一次伟大的奉献,而对受捐者来说,这是他们生命里的大幸。 昨天下午4点多,在海宁市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室(一)的16号病床前,人们向孙振福——这个年仅30岁的湖北籍油漆工缓缓告别。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被推出重症监护室来到手术室,在浙一医院医生再次评估并符合相关条件后,开始手术。 “我今年52岁,对于人体器官捐献这样的事情,以前都是在报纸上和电视上看到,身边从来没有碰到过!我到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当保安两年以来,每天都见那块捐献器官的宣传板挂在那里,看的人不少,但真正捐的他还是头一个!”对于孙振福家人的决定,海宁市人民医院ICU室保安虞蒋法非常敬佩。 海宁市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钱女士告诉记者,捐赠者所捐赠的一些人体器官,有时可以接力捐赠,“比如一名捐赠者过世时捐出了眼角膜,让一名病人重见光明,这名病人过世时又把眼角膜捐给下一名受捐者,下一名受捐者过世时,再把眼角膜捐给第三名受捐者,爱心的接力很神奇,也让人倍感温暖。” 据海宁市红十字会副会长祁建良介绍,此例人体器官捐献者,是海宁第3例、嘉兴第10例、全省第230例,“浙江省人体器官捐赠始于2010年。海宁始于2011年,2011年9月,有名27岁的来海宁打工的四川小伙,因颅脑外伤被送进海宁市人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后,捐出了人体器官,成为海宁首例,也是嘉兴首例、浙江第9例人体器官捐赠者。2012年海宁第二例捐赠者已是浙江第29例,今年海宁第三例已是浙江第230例、嘉兴第10例,可见捐赠器官救助他人的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