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城》 —— 汪剑平 我看到一座城,套着另一座城。一座是新城,一座是古城。新与旧,让这座城市产生奇妙的组合,它所混杂、发酵出的独特分子,融汇了古老与现代摄人心魄的神秘气息。 这会儿,你或许正在新城的某个角落,喝着王老吉,吃着油焖大虾,试用最新的苹果iPhone手机,一会儿,你已经站在古城瓮门过道的阴影里,聆听长笛呜咽,呼吸岁月深处散发的阴凉和腐殖。 时间飘逝,生命局促,把我们界定为顺时的过客,而古城则以逆向姿态,屹立千年。 打量古城,需用一种平和的眼光。历经岁月荒芜之后,一堵残垣依偎的冷月,一抹分崩离析的粉末,一棵攀沿孓然的枯草,组成四季的景色。 眺望古城,引发诗意的想象尤为重要。 云淡风轻,极目楚天, 有幽魂倩女,抚琴弄萧。 城郭飞檐的风铃,顾盼自怜。 凭栏处,一排唳声高歌的大雁,把秋天的心事倾诉得缠缠绵绵,意境深远。 春天太过华丽,夏天太过喧腾,冬日太过严酷,唯有秋天,唯有秋风秋雨的惆怅,与古城的气质浑然天成,韵味悠长。 新鲜的阳光,洞穿时间的隧道,直射在青石路上,一道道经年历久的履痕,刹那间,有了掷地有声的遗响。战马疾风飞溅的火花,士卒威武雄壮的征伐,农夫匆匆忙忙的脚步,商贾星夜兼程的安车蒲轮,一下子涌现在眼前,成为一幅声情并茂,气脉相通的映画。 此刻,阳光仿佛已然变老, 我在画里,成为一个指点江山,仙风道骨的传说。 欣赏古城,你需找到独特的角度。不同高低,不同远近,不同情怀,形成丰富多彩,错落有致的视觉层次。 选择一个闲适的午后,逃离身不由己的现实困局,然后心悦诚服地展开和古城对话,无疑是最佳的良机。 站在护城河边,目光掠过清水碧波。人说距离产生美,空阔旷远的天地,古城的逶迤与壮丽,悠久与苍雄,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我与古城的距离,等同于我与岁月的距离,我与历史的距离,我与万物之灵的距离。无量之网的全息能量让古城储蓄了丰富的自然道法,倘若没有这种道法,古城早就坍塌在长烟尘风里。事物的存在和消亡,必定有其诡谲的密码。 静与不静充满了辨思,古城的静与我们的不静具有非常的差异。静,得到了保存,不静的,转眼即逝。由此,人生采取以静制动策略,不妨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看看我们的世界,一日千里,呼啸奔腾的速度令人晕头转向,不知方向。在强大的惯性里,我们只知道一味的攫取自然,一味的谋求权利和金钱,好像获取的越多,就越幸福。其实不然,人生的幸福源自简单,过多的占有会使我们的内心负载更多的欲望,当欲望达到极限的时候,人因为满足产生的无聊更加空虚,更加茫然。在无法停顿的时候停顿下来,我们会发现停顿之后的那种静,才是一种本质的幸福,本质的安详。 走近古城,将炉台置入前景,右边是一个贴锅盔的中年男人,左边是一群闻香而至的食客,背景是厚重斑驳的古城。炉火正旺,锅盔焦脆,古朴的食物与古朴的城墙相得益彰,各有表述。 我把视野调整为仰角,一位耄耋老者架着一副断脚的老花镜,全神贯注地捧读《三国演义》,书中一百二十回与古城相关的事件和人物,精彩纷呈,壮怀激烈地在眼前上演。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关羽大意失荆州,悔恨交加。张飞一担土,力拔山兮气盖世。林林总总,离离奇奇的三国故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闾巷茶肆的话题。 将画面平行推开,二分之一上,是巍峨高耸的城墙,二分之一下,是闲庭兴步,优哉游哉的市井生活。下棋的,摆摊的,拉琴的,擦鞋的,剃头的,算命的,可谓八般手艺,九色人等。在古城的庇荫下,丰衣足食,其乐融融。 和古城来一次亲密接触,必定会给我们带来发自内心的感概。在时间的长河里,古城的屹立隐含了变与不变的玄机。站立千年,笑看云起云落,波光明灭,聚散无常。如果将我们的生命与古城对应,我们的驻足,只谓忽略不计,惊鸿一瞥。 我非常厌恶,别有用心的牵强附会。古城既不伟大,也不光荣,它只是一个从岁月深处蹒跚走来的老人,暮气沉沉,沧桑衰老。任何杜撰的企图,无数搔首弄姿,竭嘶底里的献媚,在它的眼里显得幼稚可笑,荒诞不经。 古城就是古城,除了作为时间坐标和历史方位之外,它并没有任何其它的含义。虚弱腐朽的古城,根本给不了我们所希望的激情和梦想。即便我们强加给它许多莫名其妙的思想,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背负历史的包袱,常常使我们瞻前顾后,不思进取。 古城陪我们的祖先蹉跎岁月,也和我们结下了一世情缘,这之后呢?还将陪伴我们的子孙,任重道远地走向远方。 一年又一年, 一代又一代。
2014年5月6日
|